二、“心”为根本

二、“心”为根本
佛教很重视“心”,经中说:“一切唯心造”“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可见心的重要。不论圣道门还是净土门,都是以心为根本。根本是很重要的,所谓“本固枝荣”,有根本而且根本坚固的话,枝叶就能繁荣茂盛;如果没有根本,就没有一切,一切就免谈了。因此,念佛如果没有愿生之心,乃至对阿弥陀佛没有必定救度十方众生的信心,那一切也免谈。

佛家如此,儒家也一样,很重视“心”这个根本。

《论语》共有二十篇,第一篇《学而篇》的第二章就说: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儒家的宗旨在讲什么?讲“仁”。仁就是仁爱,仁爱的根本在哪里?在孝悌——奉事父母、友爱兄弟。一个对父母孝顺、对兄弟友爱的人,他肯定不会冒犯长辈,进一步也不会做大逆不道、违背常理的事情,所以说“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儒家对孝悌是非常重视的。

佛家也一样,譬如净土三福第一就是“孝养父母,奉事师长”。一个孝顺父母的人,一定是有很大福报的人。首先,他的事业会发达,子孙也会加倍孝顺他。假设他孝顺,可是事业做得不好,那就要检讨他的孝顺有没有做到位。一个孝顺的人,他的事业肯定至少不会败。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也就是说,一切的人伦道德都是由孝悌产生的,儒家讲“亲亲而仁民”,“亲亲”就是孝悌,有孝悌就会进一步爱其他的人,甚至像基督教所讲的爱你的邻居、爱你的仇人。又说“仁民而爱物”,进一步爱护所有的大小动物,所谓“见其生,不忍见其死”,乃至成贤成圣都是由“孝悌”这个根本所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