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净土有声文库
http://doc.zhdh.org
菜单
首页
佛经祖典
《佛说无量寿经》诵读
《佛说阿弥陀经》诵读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诵读
《往生论》诵读
《往生论注》诵读
《观经四帖疏 》诵读
往生礼赞偈
《法事赞》
观念法门
般舟赞
《安乐集》
赞阿弥陀佛偈
学佛问答
精彩文章
初机入门
《走近佛教》有声书
《佛教问答》有声书
当代弘传
阿弥陀经核心讲记
《唯说念佛》有声书
《第十八愿善导释》 有声书
《无量寿经》概说有声书
《无量寿经》大意 有声书
《净土宗判教史略要》有声书
《慧净法师书信集》有声书
《念佛胜易》有声书
《印光大师精要法语讲记》有声书
《往生论注要义》有声书
《灵岩法要(一)》有声书
随身书
《念佛实用问答》有声书
《念佛成佛是佛教》有声书
《阿弥陀佛是怎样的一尊佛》有声书
《纯粹的净土法门》有声书
讲师须读
净土宗讲师备览
净土宗背诵集
《法然上人全集》有声书
《念佛金言录》有声书
佛教故事
《善导大师的故事》有声书
《人生故事》有声书
《佛教故事》有声书
《因果故事》有声书
《灵岩故事》有声书
《历史故事》有声书
《精选念佛感应录》有声书
《念佛感应录一》有声书
《念佛感应录二》有声书
《念佛感应录三》有声书
《念佛感应录四》有声书
《念佛感应录五》有声书
净土宗文化丛书
《僧赖》有声书
《爱的道路》有声书
《南无念佛》有声书
其它著作
《印光大师文钞》 有声书
《印光大师文钞三编上卷》有声书
《印光大师文钞三编下卷》有声书
《印光大师文钞续》有声书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宗镜录》有声书
《咏而归》有声书
《念佛好处多(一)》有声书
《念佛好处多(二)》有声书
《安士全书》有声书
《净土圣贤录》有声书
搜索:
搜索
分类:《第十八愿善导释》 有声书
第十八愿善导释
1,371 阅读
序讲 第十八愿善导释
710 阅读
第一节 第十八愿是净土宗根源
794 阅读
第二节 第十八愿解释要依善导
530 阅读
一、弥陀示现
662 阅读
二、原则标准——以善导释为指南
358 阅读
第一章 “设我得佛”释|第一节 “设我得佛”是愿
413 阅读
第二节 “设我得佛”细解 | 一、“设”与“若”同
401 阅读
二、“我”,法藏自称
358 阅读
三、“得佛”,成佛义
366 阅读
第二章 “十方众生”释
392 阅读
第一节 弥陀救度之对象
382 阅读
一、弥陀救度无一遗漏
464 阅读
二、完全靠佛力而得救
368 阅读
三、十方众生释之经证
300 阅读
第二节 摄生三愿
276 阅读
一、根机不同,信受不同
566 阅读
二、莫不皆乘弥陀之愿力
376 阅读
三、引导群机入第十八愿
358 阅读
第三节 因弥陀救度获重生
361 阅读
一、应体佛心而念佛
322 阅读
二、念佛无诤,预期坐脱
366 阅读
三、愿为静默往生人
273 阅读
第三章 “至心信乐,欲生我国”释
337 阅读
第一节 以“称我名号”释“至心信乐”
344 阅读
一、楷定古今故
373 阅读
二、圣僧指授故
274 阅读
三、弥陀直说故
303 阅读
四、一如经法故
282 阅读
第二节 此释深意
278 阅读
一、信称名必生
310 阅读
二、显易行至极
268 阅读
第三节 名号功能 | 一、名即法——称名佛即现
289 阅读
二、名即光——称名蒙光摄
297 阅读
三、名包万德
427 阅读
第四章 “乃至十念”释
274 阅读
第一节 《观经》下品下生释“念”为口业称名
279 阅读
第二节 龙树菩萨释“念”为称名念佛
270 阅读
一、“难易二道判”之文
315 阅读
二、“称名易行疾至”之偈
307 阅读
三、“即入必定”之偈
287 阅读
四、“归宗”之文
353 阅读
第三节 天亲菩萨释“念”为称名念佛
284 阅读
一、“称彼如来名”
298 阅读
二、“如彼如来光明智相”
351 阅读
三、“如彼名义”
320 阅读
四、“欲如实修行相应故”
287 阅读
五、不纯正的净土法门
272 阅读
第四节 昙鸾大师释“念”为称名念佛
291 阅读
一、“令声不绝,具足十念”
293 阅读
二、“十念念佛,便得往生”
268 阅读
三、“十念者,明业事成办”
286 阅读
第五节 道绰大师释“念”为称名念佛
257 阅读
一、“十念相续,称我名字”
280 阅读
二、救度与感恩的法门
307 阅读
第六节 《观经》流通分释“念”为持名
271 阅读
一、废立之义
277 阅读
二、善导大师释“芬陀利华之文”
422 阅读
三、“念观两宗”与“念观废立”
279 阅读
四、念佛人五种嘉誉
231 阅读
五、开宗根源在流通文
275 阅读
第七节 《阿弥陀经》释“念”为称名念佛|一、执持名号即称名念佛
270 阅读
二、闻已思惟,系念不乱
281 阅读
三、名号清净真实
284 阅读
四、名号即是弥陀本体
274 阅读
五、承接《观经》脉络说明念佛功能
244 阅读
六、世尊所成正觉即是弥陀名号
286 阅读
七、只能无条件信受
281 阅读
八、善导大师释《小经》核心经文
925 阅读
第八节 三经一致,以称名念佛为往生正因
233 阅读
一、三经唯明念佛往生
230 阅读
二、三段本愿取意文
251 阅读
三、净土法门非二力法门
240 阅读
四、本愿称名之传承
257 阅读
第九节 十念他义
218 阅读
一、《杂阿含经》佛法僧等十念
242 阅读
二、《弥勒发问经》慈心等十念
260 阅读
三、义寂之时间十念
297 阅读
第十节 乃至十念,下至十声
222 阅读
一、念声是一
309 阅读
二、“念”之含义
260 阅读
三、乃至、下至
221 阅读
四、愿名——念佛往生愿
243 阅读
五、愿体——乃至十念
235 阅读
六、出声与默念
382 阅读
七、“乘我愿力”彰显他力
269 阅读
第五章 “若不生者,不取正觉”释
339 阅读
第一节 深切誓愿感天动地
296 阅读
一、白虹贯日荆轲歌
259 阅读
二、真心诚心的格言
246 阅读
三、天地普赞,决定必成
246 阅读
第二节 誓约内涵 | 一、生佛同体,自他不二
286 阅读
二、别意弘愿
239 阅读
三、别中之别,独名本愿
249 阅读
四、正觉门与往生门
294 阅读
五、二门互收互夺
219 阅读
六、弥陀众生,同一正觉
261 阅读
第三节 四十八字愿成释总结|一、第十八愿因果取意文
325 阅读
二、因果相依相摄
286 阅读
三、每天都是受报日
508 阅读
四、自作自受、他作自受
240 阅读
第四节 四十八字愿成释意义完备|一、此四十八字不可加减
243 阅读
二、“彼佛今现,在世成佛”
298 阅读
三、“当知本誓,重愿不虚”
311 阅读
四、“众生称念,必得往生”
318 阅读
第六章 “唯除五逆、诽谤正法”释
257 阅读
一、以经解经,彰摄取深意
193 阅读
二、本愿文比对下品下生文
244 阅读
三、逆谤除取问答
266 阅读
四、第十八愿有摄取与抑止义
241 阅读
五、逆谤往生之其他经文祖证
267 阅读
第二节 显众生机类 | 一、法镜照出我等机相
277 阅读
二、信弥陀救度定往生
246 阅读
第三节 显存抑止,隐彰摄取
241 阅读
二、遇缘有异,九品差别
277 阅读
三、“九品皆凡”的经证
300 阅读
四、本为凡夫,兼为圣人
271 阅读
第七章 补充说明
267 阅读
第一节 略安心之意
237 阅读
一、“安心”——三心、三信
256 阅读
二、“心”为根本
270 阅读
三、“安”字之意
233 阅读
四、“起行”——五念
230 阅读
五、“作业”——四修
250 阅读
六、三心、五念、四修归结于专称佛名
285 阅读
七、以行立信,以行满愿
264 阅读
第二节 四十八字愿成释
273 阅读
二、如日耀天,诸释失照
218 阅读
三、四十八愿之眼、肝、神
301 阅读
四、宗极大事,应善习之
239 阅读
第三节 三段取意文加减之意
215 阅读
一、信称名必生,显至极之易行
236 阅读
二、乘我愿力,显佛力为增上缘
222 阅读
三、因果克成,显称念必生
207 阅读
四、弥陀的呼唤
267 阅读
五、随顺佛教、佛意、佛愿
287 阅读
六、老老实实念佛
268 阅读
第四节 “一一愿言”之疑
237 阅读
一、善知识的重要
264 阅读
二、法然上人释“一一愿言”
227 阅读
三、“一一愿言”不可改为“有一愿言”
231 阅读
四、三经本体,专称佛名
231 阅读
五、一句一字,不可加减
231 阅读
一、“第十八愿善导释”讲义
262 阅读
二、“第十八愿善导释”补充讲义
242 阅读
三、“称名易行疾至不退转”讲义
229 阅读
称名即是如实修行”讲义
279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