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因果克成,显称念必生
《往生礼赞》四十八字明因果克成,以显“称念必生”。
这一段“愿成释之文”,共十二句四十八个字,前面六句是解释第十八愿,也显明第十八愿的本体就是称名;后面六句显明愿力已经成就,因此称名就必定往生。所以,前六句、后六句双双显明因与果,让净土行人晓得弥陀本愿之因已经成就,所以它不是虚假、空虚、没有力量的,因已成果,因此只要称名就必定往生。
这一段文也显示,第十八愿所讲的“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以及《观经》所讲的“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这三心的归趋在哪里?在称名。三心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净土行人专称弥陀佛名,只要能够专称弥陀佛名,就达到三心的目的。为了显示这个道理,所以这四十八个字就略掉“三心”没有解释。尤其是楷定古今的《观经疏》总结论就说:
望佛本愿,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
除了前面所引用的这三段文之外,《观经疏·玄义分》也有两段文在解释第十八愿:
一心信乐,求愿往生,上尽一形,下收十念,乘佛愿力,莫不皆往。
这段文中,就包含了信愿行,同时显示念佛即是乘佛愿力,乘佛愿力必定往生。不论任何众生,只要念佛都能往生。还有另一段文:
但能上尽一形,下至十念,以佛愿力,莫不皆往,故名易也。
这段文显示:不论何人,只要念佛,当下就已经靠上佛的愿力,因此容易往生。所以,这段文除了显示“他力”之外,也显示“易行”。“他力”与“易行”是我们这个法门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