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每天都是受报日
因果是宇宙运作的原理与轨则,除非不动,一旦动了,未来必定会形成一个结果。三业行为中,不论是看得到、听得到的身业、口业,还是看不到、听不到的意业(起心动念),一旦三业产生了,就必定会导致将来的果,差别只在是善还是恶、是大还是小而已,任何人起一念、发一言,立即绕遍全宇宙,然后回归自己身心,这就是所谓“自作自受”,因此,对我们而言,可说每一天都是受报的日子。
譬如我们心怀悲悯,同情他人,这个无形的心念还没有说出去、还没有做出来,但是它已经绕遍全宇宙,将来自己一定会获得好的果报;如果瞋恨他人、对他人诅咒,即使是内心诅咒,未形之于口,举止也没有显现,可是依然有果报。这个果报不是我们诅咒而他人受报,而是我们起了负面的心念,自己承受这个果报。
其他宗教不见得有重视三世因果、六道轮回的,虽然婆罗门教也谈到,但总不如佛教谈得正确和细致。宇宙本来就有这样的活动性因果轨则,只是少有人证悟到。彻证宇宙真理、获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释迦牟尼佛证悟到了,因此将他所证悟到的原原本本、清清楚楚地宣说出来,让我们信受而知所取舍,就这样而已。所以,因果法则并不是释迦牟尼佛的创见,而是释迦牟尼佛的发现。
种子遇缘喻
因与果之间,还有一个“缘”。因就像种子,缘就像土壤、阳光、肥料、水分,因缘和合才会结果。因很重要,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瓜不能得豆,种豆不能得瓜。缘也很重要,种子如果一直放在仓库里,它永远也不能结果。假设我们过去世因为无明而做了坏事恶事,那要如何避免恶果呢?就是要尽量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不要有恶缘,自然就没有恶果。如果以前就是存着爱心,说好话、做好事、援助别人、为人设想,甚至肯吃亏、不计较,这已经种下了好的种子,那必须让这个善因有充分的善缘,使善果能够早一点产生。同时,小因获得大果,让这个果更加茂盛。总之,生而为人要尽量接近善人、善缘、善事,同时尽量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成为一个好人。
世出世法当中,唯有这句南无阿弥陀佛是万德洪名,而且是宇宙真理。如果我们时时刻刻、起心动念都能称念这句名号,与之结合在一起,岂不是“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当下跟阿弥陀佛身心都融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