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机不同,信受不同

一、根机不同,信受不同

第十八愿的“十方众生”是讲“信受弥陀救度、专称弥陀佛名、愿生弥陀净土”的众生,这种众生跟阿弥陀佛是一对一的,阿弥陀佛的生命是为他而存在的,和他是绑在一起的。而且,第十八愿的“十方众生”往生的生命之所以存在,也必须因为有阿弥陀佛生命的存在。所以,第十八愿的“十方众生”跟阿弥陀佛是结合在一起的,是一体不离的,是休戚与共、同一个生命的。

第十九愿的“十方众生”就不是这样。他不是专称弥陀佛名,他是“发菩提心,修诸功德”,然后至心发愿,欲生极乐世界。他不是专靠阿弥陀佛,他是靠他自己,阿弥陀佛对这种众生来讲,并不是绑在一起的,并不是生命为他而存在的。而是向他保证说,他如果将这些功德回向愿生极乐世界,在他临终的时候,会来迎接他,使他即使没有专依靠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也要救他,迎接他往生极乐世界。

所以,第十八愿的众生与第十九愿的众生是不同的,而且差别是很大的,这个差别不在于阿弥陀佛,而在于众生的根机,众生因理解不同、信受不同,所以行持也不同。第十八愿的是悠游自在于阿弥陀佛的名号当中,第十九愿是因为他不了解第十八愿,不了解阿弥陀佛的悲心,他固然想要往生,可是自己又起一个念头,认为如果没有一种条件、没有某一种程度,恐怕不能往生,所以,他以发菩提心、修诸功德来作为往生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