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公的晚年“清福”
齐桓公拜管仲为相,整军经武,发展生产,鼓励工商,扶危济贫,又选贤任能,治理四方,由是齐国大治,万民归心,兵粮充足。
齐桓公采纳了管仲“尊王攘夷”的策略,尊崇信义,会盟各国,称霸诸侯,在北方,帮助燕国击退山戎,还依礼制割与燕国土地,更加赢得了广大诸侯的信从,又救邢复卫,名声大振,各诸侯国纷纷归附;在南方,联合八国军队讨伐恃强凌弱的楚国,解救了郑国的危难,巩固了霸主地位。天子周襄王赐齐桓公文武胙(zuò,以往只分同姓的宗庙胙肉)、彤弓矢、大辂(lù,供天子用的大车),并尊称其为“伯舅”,见王不拜,可谓荣耀至极。
齐桓公35年所苦心追求的,如今都已达到,因而心满意足,不再有什么雄心壮志,将政事全部托付给管仲,自己便在宫中享起了清福。
齐桓公素来好色,除正夫人三名、如夫人六名,又搜罗了两百多名美女充斥后宫。他让工匠在后花园里造了一条街,两百多名美女各居一宅,令宫女、太监们在街上做各种生意,自己就整天在街上厮混,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几乎天天娶新娘。
跟他胡闹的近侍中,有三个最受宠爱,一个是厨师易牙,一个是太监竖刁,还有一个是弄臣开方。
一年冬天,管仲病将不起,齐桓公亲自探望,谈起朝事,齐桓公问:“仲父万一不起,国政可托何人?”
管仲说了些老臣,都不合桓公心思,桓公只想找个听话的角色,于是他问:“易牙怎么样?”管仲摇头说不行。桓公问:“易牙掌管寡人饮食,寡人因未尝过婴儿之味偶露憾色,易牙烹其幼子满足寡人愿望,可见他爱寡人胜过自己骨肉,仲父为何说他不行?”
管仲答道:“人之至情莫过至亲,他对亲生骨肉如此残忍,怎会对主公有真爱?”
桓公又问:“竖刁怎么样?他自受宫刑来宫中服侍寡人,总是爱寡人胜过爱自身。”
管仲又摇头答道:“人生在世,最重要的是保护自己不受伤害。竖刁连自身都敢伤害,何论对他人呢?”
桓公再问:“卫公子开方,放弃太子位,来齐国效力,在朝十五年,勤政至忠,未回卫国一次,甚至连父母去世都未去奔丧,可算对寡人忠心耿耿了吧?”
管仲仍然摇摇头,答道:“父母生养大恩都可弃置脑后,世上还有何恩何德可使他留恋呢?”管仲见齐桓公默不作声,叹了口气说:“臣将不久于人世,有一事不得不对主公直言,这三人,主公一定不能重用,他们一旦得势,齐国必乱!”
公元前643年,管仲去世,接着其他大臣也相继去世或休仕。齐桓公起先对易牙、竖刁、开方疏远了一阵,时间一长,经不住三人的阿谀奉承,又重新起用,且比以前更加依赖。三人便肆无忌惮地干预起朝政来,弄得朝野人心离散。
这时,后宫又因立嗣问题起了内乱,各位夫人与佞臣暗结私党,互相猜忌。齐桓公真正成了孤家寡人。
老而昏庸的齐桓公一病不起,易牙、竖刁乘机另立新君,假传君旨,不准一切人入内探视,同时又断了齐桓公的饮食。过了三天,见齐桓公还没咽气,他们干脆将齐桓公周围服侍的人全部赶走,隔断内外风声,只在墙下留了一个狗洞般的出入口,每天让内侍进去窥视桓公的生死。
弥留之际的齐桓公饥渴难耐,呻吟辗转,后悔没听管仲之言,最后拉起床巾裹住自己的脸,叹息几声,死了。
齐桓公死后,无人料理,尸体腐烂,蛆一直爬出户外。诸公子忙于争位,互相攻杀。易牙、竖刁、开方为所欲为,大杀忠臣,局势大乱。齐国一代霸业就此烟消云散。(《管子?小称》《史记?齐太公世家》《左传?僖公十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