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夷叔齐不食周粟

伯夷叔齐不食周粟

伯夷和叔齐是殷商末期孤竹国(河北卢龙)国君的儿子。他们的父亲最喜欢三儿子叔齐,有意立他为太子,将来继承君位。但当时的规矩是长子做太子、继君位,国君觉得很为难。

就在这时,国君生病死了。大臣们尊重他的意愿,请三儿子叔齐继位。叔齐心里非常不安,让位给大哥伯夷。伯夷不肯,说:“这是父亲的意思。”两人争让不下,最后伯夷索性逃走了事。

叔齐还是不肯即位,他认为应当遵守规矩,老大不在,就由老二继位,自己是老三,不能继位。为了避免矛盾,他也逃走了。大臣们只好把老二立为国君。

伯夷和叔齐听说西伯昌(后来的周文王)有德行,便决定投奔西伯昌。西伯昌知道了两人的身份和来历,非常高兴,当即把他们留了下来。

不久,西伯昌去世,武王即位,让士兵穿着孝服出征伐纣。伯夷和叔齐拉住武王的马进谏道:“父亲死了不埋葬,却要去打仗,这能说是孝吗?你是臣子,却去打君主,这能说是仁吗?”武王的手下想要杀死他们。

姜太公说:“他们虽然反对出征,但作为纣王的臣子,他们算是尽了义,还是放他们走吧。”

武王灭商,建立了周王朝。伯夷和叔齐认为武王的做法可耻,决定不食周粟。他们隐居在首阳山(山西永济),采薇而食,终于饿死。

他们的忠义行为受到后人的赞扬。(《史记?伯夷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