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生物养人之疑
(凡六辨)
问: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天生异类,本为养人,禁之宰杀,逆天甚矣。
答:既知天地为万物之父母,奈何不知万物为天地之赤子?赤子之中,强凌弱,贵欺贱,父母亦大不乐矣。倘因食其肉,遂谓天所以养我。则虎豹蚊虻,亦食人类血肉,将天之生人,又为蚊虻虎豹耶?
问:然则天何不禁人之杀?
答:天固禁之,故累示杀报。其不能人人禁者,亦犹不能禁虎豹蚊虻耳。
问:审如是,则鸟兽鱼鳖,皆可不生,今何充满于世?
答:此等皆自业所致,若归其故于天,天亦不公甚矣。倘云得天地之戾气,所以为物,试问何以独得戾气?
问:天下物类甚多,人人戒杀,则蕃息日盛,将来竟成禽兽世界,奈何?
答:蚯蚓虫蛇,人所不食者也,岂见充满于天下?况世间禽兽之多,正因杀禽兽者多耳,冤冤相报,互为畜生,则成禽兽世界。若人人戒杀,则物类业报渐销,必人天增盛矣。楚不捕蛙,而蛙反少。蜀不食蟹,而蟹自稀。非明验乎?且子杀犹未戒,遂虞物类之多。与耕田未下种,先忧天下之胀满者,何异?
问:天既恶杀,当使血肉之味,尽变为恶臭难堪。则普天之下,自然戒杀,不亦善乎?
答:禽兽血肉,原系恶臭难堪。世人食之,见为美者,其故有二:一物类业报所致,二人类业报所致。物类之报,未当解脱,其身自然变成美味,引诱世人宰割。人类之报,未当解脱,其舌自然贪爱肥甘,多方借其重债。若彼此业习俱尽,自无饮血茹毛之事。譬如有人,前世为猫,念念捕鼠。前世为鹤,念念吞蛇。若转世为人后,不复思此二物。可见一种形骸,一种嗜好。嗜好不同,从形骸起。形骸不同,从业缘起。业缘不同,又从心起。天不能化其心之善,安能变其味之恶?
问:杀生为业者,仰事俯育皆赖此,劝之改业,绝其生路矣。爱物不爱人,吾不取也。
答:杀生为业,犹漏脯救饥,虽暂得衣食,而千万劫受苦,未有了期也。正惟爱之,故劝改业。反谓绝其生路,则细人之见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