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是灵魂最美的姿态之一
我常跟人说,如果把坐在椅子上摊开书一行行读;或坐在教 室听老师上课,才叫做学习,那是对学习极其狭隘的理解。
学习应是灵魂的一种姿态。
姿态不等同于外在的动作,姿态是姿势和态度,是一种内在 的动力和张力,一种随时准备投入的状态。如同弓背蹲地于起跑 线上静待枪响、一触即发的赛跑运动员,如同张开双臂于跳板上 感受重力和弹力、准备纵身一跃的跳水运动员。学习的姿态之于 灵魂,亦如是。
如果一个人随时准备学习任何一方面的东西,或书或人或事 或物,这样怎么会说没时间学习呢?这样便真正能“人人皆学,处 处能学,时时可学”了啊!
然而学习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姿态呢?
一种卑下的姿态。空杯子才能装新茶饮,且越空,装得越多。 傲慢则等于扼杀了学习的生命,因为他的心拒绝承装。古人说“先 器识后文艺”,器识决定了一个人心的容量大小,同样一大缸水倒 下来,决定能承多少的不是倒水的缸,而是下方杯子的大小。小酒 盅只能装两口水,大杯子可装十口水。而器识一方面取决于一个人
的见地、见识,另一方面则取决于一个人内心谦卑低下的程度。
我常想,谦卑本身就是学习,只要保持一颗谦卑的心,天地自 然会创造因缘让无形的能量充实进一个人的心灵,正如大海只要 保持低洼之态,自然就有百川万流不惜千里万里奔赴而来。
一种开放的心态。这是一种随时准备接受、吸收、消化新事物 新东西的姿态。开放意味着不抱任何成见,意味着包容,意味着接 纳,常常有人还没真正接触一件事物,便由自己有限的知见主观 判定,贴上标签,甚而否认其价值,这样的心便是关上了,何谈从 中吸取有益营养呢?心若能开放,岂止“三人行必有我师”,无人 行,都有我师在,天地日月,草木昆虫皆可是我师!
一个人心态不能开放,心中被有限的执见所闭塞,抗拒一切 有益于身心的事物,即使有很好的环境学习,恐怕也难得进步。
一种交流的姿态。一切生命根本的生命特征即是交流。天地 阴阳之气的交感激荡产生了风雨雷电,乃至万物生灭荣枯;身体 的新陈代谢让生命体健运不息,呼吸——与天交流,进食——与 地交流,食物水源进去,大便小便出来,进进出出,一日都不能停 滞,停滞就是疾病;思想上,交朋友,结婚,组建家庭,说话,做 事,旅游,读书……这些通通都是在心灵渴望交流的驱动下所为。 交流可说是一切欲界众生生命最基本的需求。
身心一旦出现交流障碍,便显病态,而一旦交流彻底中止,便 意味着生命的完结。
当人的思想交流停滞甚至固化时,生命的状态便显得苍白、
无力、腐朽、脆弱、僵冷、麻木。如同池中水不能流动,新水不进, 旧水不出,日久便会变腐臭、生虫。而学习正可以让一个人思想上 的新陈代谢变得健运有力,推陈改新,灵魂便如活水一般清澈干 净,灵动活泼,富有活力。学习对一个人身心隐形的意义,很大一 部分在此。
有时和一些年纪大的人交流沟通,却感觉其思想中毫无暮气, 反而非常活跃灵动,并不输半点给年轻人;而跟有些年轻人说话, 反觉其思想陈旧,腐朽麻木,毫无生气。细察之,前者多勤于读 书,热爱学习,不懈思考;后者虽身体年轻,灵魂上却早已丢弃了 学习的心态,每日为生活疲于奔命,少年时代之清新朝气与颖悟 灵气早已磨灭殆尽,让人不禁遗憾和唏嘘。
因为谦卑,所以开放,因为开放,所以才有交流。这种美好且 美妙的状态在我看来便是灵魂最美的姿态之一,也应当成为最常 有的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