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地下涌出了弥陀大潮
这个题目并非来自我的杜撰,而是出自慧净上人之口。上人在弘愿寺联谊会开示时,把他本人与敬亭山、净宗法师及弘愿寺的因缘娓娓道来。虽然他所讲的内容乃世俗间事,但仍旧法味无穷。其中上人提及安徽是一个灵山秀水之地,自古以来人才辈出,如今更有净宗法师倡导建设的弘愿道场。在弘愿寺参加联谊会的几天来,我心底一直不断地升起一种感觉——宣城地下涌出的弥陀大潮,拥有黑洞般的力量(借用陈贤居士语),势不可挡,必将冲破一切业网,引领百千万亿众生回归极乐家乡!
净宗法师说弘愿寺是白手起家的,最初奠基时只有几十万,如今已建成的一期工程,已耗资几千万,这真是一个奇迹。我想,正是由于弥陀拥有奇迹般的力量,才有婆娑世界的这个奇迹。净宗法师说弘愿寺是从法上生出来的,真是一语道破玄机!
走进弘愿寺,不由使人从心底升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寺院很大,用上人的话来形容:宏伟,朴实,不花俏。没有雕龙画凤,但却拥有踏实、坚实的外貌与内涵,恢宏的气势完满地展现了出来。我个人还有另外一些特殊的感受,就是寺院充满了无穷的法味,充满了弥陀的气息:走在寺院里,举目皆见各种凝练的法语:“本愿称名”“凡夫入报”“平生业成”“现生不退”“涅槃门”等等。来迎殿的楹联上写道:“红尘虽满三千界到此为止,净土纵隔万亿程应声即来”。这幅楹联给了我特别的安心与法喜,让我感觉弘愿寺像一个飞机场,迎接十方来的苦恼乘客,乘坐莲花专机速速脱离娑婆业海,飞往西方极乐净域,止息这无尽的红尘轮回之苦。
短短的几天里,慧净上人、净宗法师等诸位法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初见上人,是在10月16日晚上,大众从来迎殿两旁排列到寺院大门外,夹道欢迎上人的到来。念佛声中,大众的翘首企盼中,上人从寺院中门而入,合掌和着大众的念佛声,迈着缓缓的步子,走向来迎殿。飘逸,从容,洒脱,一看就知道不是一个俗人。上人到来迎殿礼佛毕,顾不上吃晚饭,饿着肚子为莲友们做了十几分钟的开示。音声浑厚沉稳,话语凝练有力,干净利落,条理分明,字字珠玑,掷地有声。以往读上人的书,钦仰上人的文才智慧,以为真同上人自己所说的没有辩才、不会讲经。今日方知,上人虚怀若谷,谦卑至极。
上人面容稍显消瘦,个子不算高,但却十分精神,十分有威仪。表情永远都是那么淡定、和蔼。上人笑起来像一个小孩子,天真烂漫,无邪无忧。开会时,净宗法师在中间讲话,上人在旁边面朝大众而坐,一两个小时,除见其念佛、口唇上下在动之外,几乎看不到人动一下,一直都是端端正正地坐着。在寺院里偶尔碰见上人,除了见他回答莲友的提问之外,从来不见他与人闲聊。在上人身上,看不到一个多余的动作,听不到一句多余的话。
上人非常谦卑,是一个低调的人。听莲友说,上人准备到弘愿寺之时即打电话给净宗法师说:“不要搞任何的迎请仪式,就让我作为一个普通僧人进入寺院就好了。”结果上人对那天晚上的“兴师动众”心中感到十分不安。莲友们欲顶礼,上人总是摆摆手说:“问讯就可以了!”如果莲友动作快,已经拜下去了,上人就说:“一拜就可以了!”莲友们有所供养,上人总是毕恭毕敬地双手接过去。
上人非常慈悲,他会因为得知莲友们两人挤一张床睡觉而自己睡不安稳。
最后一天下午,师父们与莲友合影,那天太阳很大,四方莲友争抢着与上人、师父合影,一直在太阳底下连拍了两三个小时。师父们中间只休息了一小会儿,然而上人脸上却没有丝毫倦容,一直静静地端坐在那里,嘴巴不停地在念佛。
一天傍晚,宗福法师邀我们十几个来自广西的莲友在图书馆见面,恰好有一位莲友出门时碰见上人,这位莲友就试着问上人:“我们广西地处边疆,生活困难。上人能否为我们广西莲友做一次单独开示?”没想到上人十分爽快地就答应了,这让我们欣喜若狂。吃罢饭,上人即来到图书馆,开始说只能开示十几分钟,后来开示了半个钟头。上人劝我们要多多体会、思惟净土宗的宗旨和特色的内涵。告诉我们日常生活中如何去修持。提醒我们广西莲友要拿出收入的十分之一做种种布施,以改变目前贫穷落后状况。大家听了,个个心开意解,踊跃欢喜。真希望开示时间更长一些。
从弘愿寺回来几天了,上人的身影依旧不断地浮现在眼前。他让我想起古人的那句话:“静水必深。”也让我想起弘一大师那句话:“有才而性缓,定属大才。有智而气和,定为大智!”试想,善导大师的教法中断了几近千年,在此期间,各宗各派的知见渗入到本来清纯的教法当中,如同油和面一样难解难分,需要何等的智慧才能真正体鉴善导大师之心,体鉴弥陀本怀,然后正本清源,来重新延续法脉呢?如果不是上人出现在这世间,会有今天这样清纯完备的净土教法吗?会有今天的弘愿寺吗?
大哉,上人!他的威德必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愈发光耀大千!
最初读净宗法师的《净宗略讲》等几本书,心想:这位法师应该有七八十岁了吧?因为他出语很是厚重老道,直说到人的心坎上。后来有了VCD碟片,一看,吓了一跳,原来这么年轻!我个人认为净宗法师是一个天才的演讲家,这次身临其境,听他讲法,更是觉得他辩才实在不得了。他口齿伶俐,讲话可说是字正腔圆,南方人、北方人都能听得懂;他思维清晰、敏捷、缜密,自在无碍,丝丝入扣,引人入胜,脱口即是妙喻,把很深、很难理解的道理通过一个简单的比喻就说明白了。不时的玩笑语,机智而幽默,经常令大众捧腹,众人却在笑后得到深深的启悟。师父的口才,用“出口成章”“妙语连珠”“舌绽莲花”之类的词语来形容,我觉得一点都不夸张。
弥陀的弘愿与慈悲,就是通过这样一张神奇的妙口,迅速传到中华神州大江南北无数充满烦恼与迷惑的众生心中的。
净宗法师人很随和,没有一点架子,见到真人,比在电视画面里看到的还瘦,因而他自称“无量瘦”。他的眼神很锐利,但又很慈和,对每一位莲友都很认真地看,不,是端详。似乎通过眼神在问:有没有念佛啊?
最后一天,与法师合影,居然有幸站在净宗法师身旁,真感觉是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刻。我旁边的人指着我向净宗法师介绍说:“这位就是佛楷。”只见师父微笑着注视着我,说:“噢,你在网上写的文章不错啊!”这一刹那,我几乎一下子变成了一个害羞的小男孩,不知道该说什么话、做什么动作好了。慌乱中,我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师父都看过了吗?”“看过了!”师父和蔼地答道。对面摄影师叫看镜头,就没能讲更多的话了。
师父是我的法身父母、慧命导师,在我最无助、无奈,最无路可走,最感到在“修行”路上几乎要崩溃的时候,出现在我艰苦跋涉的路上,石破天惊地对我说:“你应当舍掉此难行路,另外有一条又平又直又宽的路,且路上有专车直达你想到的地方!”就这样,我乘上了弥陀的弘愿专车,安心自在取代了惶恐不安,往生决定取代了往生无望。
经上说:善知识是众生解脱的全因缘,我深信无疑。
师父在网上有一篇名为《自题》的偈子:
德行全无深可愧,信心十足每自怜。
若得一人离尘垢,甘洒赤血染碧天。
唯我弥陀慈授手,千万贤俊一时现。
敢将东土三千界,遍种西方九品莲。
最后一句展现了他何等的气魄与胸怀!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从东北胡居士口里得知:师父弘法第一站就是中国最冷的地方——吉林长白山脚下。在那里弘法,要出没在凛冽的寒风中,跋涉在冰雪的世界里,有时甚至是冒着生命的危险。可见他起步是何其艰难。随着弘法的铺开,要踏遍九州,要筹建寺院,要编著教材,要讲法开示,这些无不由他一人亲力亲为,师父真的好辛苦。真是“为我无量寿,累您无量瘦”啊!
弘愿寺是一流的寺院,这里有一流的师父,这里还有一流的居士。
这次来参加联谊会的居士可说是来自全国的弘法精英(当然我是来滥竽充数的)。一些居士的弘法事迹实在是让人咋舌称叹。走在寺院里,不敢小觑任何一位不起眼的“愚夫愚妇”。这个人有可能在当地领导着几百人的念佛队伍,那个人可能是大学退休的老教授。这里有农民,有企业家,有文学家,有艺术家,士农工商,各自在自己的位置上推广弥陀救度,各有各的善巧方便。大家相互吸取经验教训,相互赞叹,相互鼓励,共同挑起弥陀家业,其乐融融!
不知前世积了何等的福德,今生能够如此幸运,来到弥陀大潮涌出的中心——宣城。在此得以一睹师父们的尊容,聆听师父们的法音,得以与这么多的“诸上善人”聚会一处。相信不久的将来,一定会看到“诸宗会归净土,莲花开遍五洲”的盛况!
吾粗编一偈:
弥陀大潮出,法界齐钦赞。
慧净续法脉,净宗妙口宣。
四方居士等,敬心力护持。
诸宗会净土,莲花开五洲!
南无阿弥陀佛!(佛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