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九、不论一切

四十九、不论一切

净宗行人,不可寻奇觅巧,喜好别异;

应该平凡、平常、平实、平淡,

一心念佛、安心念佛、息心念佛……

弥陀救度,主动平等无条件,不论一切,超越一切;任何人只要愿生极乐,专称佛名(“欲生我国,乃至十念”之意),零度亦救,一百度亦救。善导大师于“二河白道”形容弥陀之保证、弥陀之呼唤而言:“汝一心正念直来,我能护汝,众不畏堕于水火之难。”因此,凡是“专称佛名愿生”(一心正念直来)之人,则不应有水火湿烧之畏(不畏烦恼之意)。

弥陀救度,既无条件,则不可以心情之如何论弥陀之救与不救。心情乃是无常,遇缘则生,缘过则灭,缘生缘灭,本无实体;佛言“观心无常”。尤其业障深重、烦恼炽盛之凡夫,易随境转,然而不管转喜转忧,皆无碍弥陀之悲救。因弥陀之救度,过去、现在、未来,皆犹如金刚,永恒不变。

净宗行人,应具“机法二种深信”。

“信机”:即是信知自己从出生到老死,始终都是烦恼深重之凡夫,如是之人何能心花怒放?有,也是遇缘则现,缘过则灭。

又,世间善不能解脱,出世间善我们修不成,所以自身无有出离之缘。

“信法”:即是如此之人,若乘托弥陀愿力(称名愿生即是乘),定得往生。

是故,应信任何人,凡是一向愿生专念者,即已被救,心情之如何,一概不论也。如是信知,则虽遇缘烦恼,内心安然无畏。

又,既已信机,即知吾人皆是罪恶生死凡夫,旷劫以来,所造罪业无量无边,负人债务不可胜数,应入三途受其苦报,今虽幸得为人,亦因果自然地时有恶缘逆境;然信机之人,处如是境遇,自会作还债想,而甘心顺受,既不怨天尤人,亦不自苦自恼;且愈觉惭愧忏悔,而更柔软谦卑;否则即非真正信机。

何况被弥陀救度之人,乃是天下第一幸运之人,第一幸福之人,是多善根、多福德之人,可说福慧双俱;未出娑婆,已非娑婆久客,未生极乐,已是极乐圣数;佛光摄护、圣众影随;何不满足,而妄自菲薄,妄自苦恼乎!

如是思惟,则大安心、大满足,孜孜念佛矣!

阿弥陀佛没有任何条件,既无“心花怒放”的条件,也无“一百度”的关卡。十方众生,各以其今生当下的根机被救。既然如此,我们何可执着自力,自我设限!

善导大师言:“众生称念,必得往生。”又言:“一向专称弥陀佛名。”是故,不以心情如何论往生,应以愿生称名论往生。

净宗行人,不可寻奇觅巧,喜好别异。应该平凡、平常、平实、平淡,一心念佛、安心念佛、息心念佛、老实念佛、守愚念佛,轻松自在念佛、心无挂碍念佛、行住坐卧念佛、时处诸缘念佛、念念不舍念佛,欢喜则欢喜念佛,烦恼则烦恼念佛;总之,唯应“一向专称弥陀佛名”。

弥陀身心遍法界,进入众生心念中;

众生常念弥陀佛,弥陀众生一体融。

南无阿弥陀佛!

二○○二年十二月十日

【附来函】

师父,您是我等众生的大善知识,是给我们带来弥陀呼唤的导航人,虽未谋面,但对您敬仰已久;有幸拜读您所编著的宝书,真是几劫修得的佛缘。

南无阿弥陀佛,在未接触善导大师思想之前,我的念佛老实说是用来压烦恼的,很迷茫,错用弥陀的慈悲,不知弥陀的心愿。自从信受后,这六字洪名就从心里往外冒,自然而然地流出南无阿弥陀佛……(节略)

师父,说心里话,越来越觉得娑婆虚假,人生无常。在日常生活中,时不时的会遇到逆缘逆境,会碰到不顺心、不如意、难以预料的事,就无明,就烦恼,也很痛苦,摆脱不了。我觉得我现在的心情离心花怒放、花开见佛的状态还有一段距离;就好像一壶快要烧开的水,已达八十度到九十度之间,还差一把火的力量才到沸点一百度。望师父慈悲开示指点,给我添上这关键的一把火。盼望。

南无阿弥陀佛!

敬祝 与佛同在

二○○二年十月二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