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阿弥陀佛是一尊临终来迎的佛
一个念佛的人,阿弥陀佛现在就开始以他的无量光明给予其周全的保护、照顾,未曾暂舍,到临终的时候就现身把我们迎接到极乐世界,如《阿弥陀经》言:
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一个将要临终的人,如果他平时都没有念佛,通常都会手忙脚乱,恐惧一旦断了气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去哪里?想到要跟恩爱的家人离开了,要跟这个世间建立 的一切事业、财产离开了,要跟这个环境离开了,非常的依依不舍。接下来呢,冤亲债主要来讨债,黑无常、白无常拿铁链要来捉拿去审问判罪,心中非常痛苦、紧 张、害怕。
但是念佛人不会害怕,因为阿弥陀佛会亲身来保护我们、迎接我们,在临终快要断气还未断气之时,阿弥陀佛就先出现了,他就会清晰的看到阿弥陀佛,那时候,他就会庆喜踊跃的跟着阿弥陀佛往生极乐世界。
我们只要愿生极乐世界,专一称念阿弥陀佛,时间一到阿弥陀佛就会来接我们。从现在一直到临终,阿弥陀佛都不会有一分一秒一刹那的舍弃、忘记、厌离我 们,不管我们那个时候是昏迷的,或是清醒的,阿弥陀佛照样来迎接我们。因为昏迷只是器官昏迷,在外人来看,昏迷的人当下不会念佛、眼睛看不到、耳朵重听、 手脚不能动,可是那个人的心却是灵灵明明的。一个愿生极乐世界的人,他那个时候还是会念佛,而且阿弥陀佛来迎接他的时候,他跟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跟他,是 彼此之间看得清清楚楚的。所以我们平生只要负责念佛就好了,往生的事阿弥陀佛自然而然会完全、完善、完美的负责,接引我们到极乐世界去。
假若一个念佛人临终的时候,因为病苦的折磨口念不出佛号来,也没有关系,他心中有安慰,想着:“时间一到阿弥陀佛就会来迎接。”所以一个念佛的人, 到临命终的时候不会恐惧,不会慌张不安,只静静的等待,等待弥陀的来迎。所以,我们就平静的、轻松自在的“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 佛……”等待弥陀来迎接就好。总之,有阿弥陀佛的来迎,会让所有念佛的人,充满着安慰,充满着希望!
有些人会这样担心:“如果我临终病苦念不出佛来怎么办?”我告诉你,没关系,不用担心,你的情况阿弥陀佛都知道,阿弥陀佛有大神通,阿弥陀佛有大愿 力,阿弥陀佛以他的大慈悲、大智慧,晓得这个人有什么样的业障,会遭受什么样的临终,是能念佛或不能够念佛,是昏迷或者是清醒,这些阿弥陀佛通通知道。所 以他不会舍弃我们、不会放下我们不救,时间到了一定会来迎接我们。所以只要我们平常有愿往生极乐世界的心,而且这个心是虔诚的、真实的,从今以后没有杂修 杂念,都专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这样的人,临终的时候一定往生极乐世界。不管临终有昏迷、没有昏迷,也不管临终的时候是否会因身苦病痛而没办法念佛。我们 只要负责平常的时候念佛就好了,临终的时候如果有身苦病痛佛号念不出来也不要紧,只要心中静静等候阿弥陀佛来救我们就好了。因为我们知道阿弥陀佛是光明摄 取的佛,是临终来迎的佛,时间一到他就一定会来迎接我们。
正因为这样,所以一个念佛的人,心中永远都是安稳的、安慰的,也因为这样,所以这个法门又叫“易行道”,是容易的法门、安乐的法门,要不然众生就永远苦恼了。
假使阿弥陀佛没有光明摄取我们,没有临终来接引我们,即使我们现在念佛,也会心中不安。会想:惨啊!虽然现在我很用功的念佛,可是临终的时候,如果 病苦念不出佛来怎么办?如果昏迷那怎么办?其实都不用有这些担忧,因为阿弥陀佛他时时存在、处处存在、有大神通,他都知道你的情况而会适时保护接引你。我 们这个法门是没有任何条件的法门,所以只要我们愿生极乐世界,专门念南无阿弥陀佛,不要去杂修杂行,完全依靠阿弥陀佛,如果做到这样子,就一定往生决定。
我讲到这里,大家对这个法门有什么问题,可以尽量提出来发问。
问:这里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修行需要具足信愿行,法师在宣讲时,强调阿弥陀佛的本愿,但是修行的行,要到何种程度才能往生?如果只有愿而没有强调行的程度,是否会与日本的本愿法门有所混淆?是否需要行到入三摩地,净念相续,一心不乱才能往生呢?
答:没有你所说的这些条件,只要称念这一句弥陀名号就可以。
为什么“南无阿弥陀佛”被称为“万德洪名”呢?因为十方众生,往生的功德资粮,在这一句弥陀名号当中,都已经完全具足了。当然,专念这一句弥陀名号 也不是随随便便念的,而是我们有多少时间就念多少佛。因为十方众生根机各不一样,有的人时间比较多,有的人时间比较少,所以时间多的人就多念,时间少的人 就少念;有的人修养比较好,脾气比较好,心比较平静,念佛的时候自然心比较没有杂念;但有的人个性比较刚强、习气比较重,所以他念佛的时候妄想杂念还是很 多,但是这些都没关系,他只要念佛就好,众生会有这些情况阿弥陀佛都知道。善导大师说:
一心专念,弥陀名号,行住坐卧,不问时节久近,念念不舍者,是名正定之业,顺彼佛愿故。
所以我们只要念佛就可以了,不论我们是行、是住、是坐、是卧,不管你到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都可以念佛,这样就是念佛人。阿弥陀佛是大 慈大悲的,什么叫“大慈”?没有条件的爱心叫做“大慈”。所以阿弥陀佛在第十八愿里面,只有讲“乃至十念”,没有讲一定要具备某一个标准。如果有标准的 话,就会有的人能往生,有的人不能往生了。
所以我们这个法门不是什么日本净土,我们这个本愿法门是阿弥陀佛第十八愿的法门。第十八愿讲什么呢?讲“念佛”而已。善导大师说:
望佛本愿,意在众生,
一向专称,弥陀佛名。
将第十八愿称为“本愿”,所以“本愿称名”是善导大师所传下来的。
“本愿”的目的在哪里呢?阿弥陀佛成佛的目的在哪里呢?在于一切众生只要“一向专称弥陀佛名”就可以往生了,所以说“望佛本愿,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称念弥陀万德洪名,就是本愿所讲的,也是本愿唯一的行持。
刚才我们说“本愿称名”是善导大师所传下来的,但那不是善导大师个人的创见,而是龙树菩萨所讲的。龙树菩萨《易行品》言:
阿弥陀佛本愿如是:若人念我,称名自归,即入必定,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常应忆念。
龙树菩萨在这一段话就直接点明“本愿”这两个字,也点明“称名”念佛这两个字了。所以“第十八愿”就是“本愿”,“第十八愿”就是“称名念佛”。
“本愿如是”,阿弥陀佛的本愿是怎么样的呢?“若人”是指十方众生,包含圣人、凡夫,凡夫当中又包含善人、恶人。“念我”,念是意业,念南无阿弥陀 佛;“称名”是口业,称念南无阿弥陀佛。“自归”就是随顺阿弥陀佛的愿,归顺弥陀的救度,把我凡夫罪恶的生命、生死的生命、轮回的生命,完全归入阿弥陀佛 清净的生命、永恒的生命、不轮回的生命之中,这个叫“自归”,简而言之,愿生极乐就是“自归”。
所以这“本愿称名”也是龙树菩萨所讲的,证据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而“本愿”是龙树菩萨创造的吗?也不是!是释迦牟尼佛在《无量寿经》所讲的。《无量寿经》言:
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
皆悉到彼国,自致不退转。
“其佛”是指阿弥陀佛;“本愿力”是指第十八愿的力量。第十八愿没有讲其他三学六度,是说“闻名欲往生”──听到了南无阿弥陀佛这一句名号而愿生极乐,从此专念南无阿弥陀佛,这样的话“皆悉到彼国”──每一个人通通都能够到极乐世界,而且从现在开始自自然然就不退转了。
因此,《无量寿经》有讲“本愿”,然后龙树菩萨传承,善导大师再做结论性的弘传,所以本愿不是日本的,是阿弥陀佛的本愿。
本愿的条件就是“称名念佛”,没有其他任何条件。善导大师说:“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没有说要功夫成片、梦寐一如。如果需要这些条件的话,请问阿弥陀佛要救谁?如果是这样的话,阿弥陀佛的慈悲是大还是小?所以我们就“一向专称弥陀佛名”就好。
《阿弥陀经》所讲的“一心不乱”,自古以来都被解释错误,因为他们都没有看到善导大师的解释,都是以天台的思想解释,或以禅宗的思想解释,不是以净土的思想解释,所以都被误解了。
《阿弥陀经》中有三段文自古以来长期被误解:
1.“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2.“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
3.“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
因为解释净土法门的多是在宋朝之后,尤以北宋时代较多,所以一般人都以天台的思想来解释这几段文,对“一心不乱”的解释都不是很正确,因为他们没有 看到善导大师的著作。善导大师的著作有流传到韩国跟日本,反而是唐朝末年之后在中国就失传了。一直到清朝末年,才又回到我们中国。由于没有因缘看到善导大 师的著作,所以都用一般圣道门的教理来解释“一心不乱”,把“一心不乱”解成是禅定上的一心,功夫上的一心。所以就失去了“易行道”的原则,解释出来的当 然就不是“易行道”乘船的安乐法门了。
我们来看净土法门善导大师怎么解释的。善导大师说:“极乐无为涅槃界”,他说极乐世界是报土的境界,是涅槃的境界,只要进入这个境界,就跟阿弥陀佛 一样得到涅槃,所以说“极乐无为涅槃界”。“随缘杂善恐难生”,所有的法门都是“随缘杂善”,今天所遇到的是显教的就学显教的法门,是密教的就学密教的法 门,遇到天台就学天台的法门回向往生,遇到禅宗就学禅的法门回向往生,遇到什么就以什么样的法门、什么样的功德来回向往生,这个叫“随缘杂善”。这样子的 “随缘”而行,就是“杂善”,就是“少善根少福德”,因此说“随缘杂善恐难生”。
“随缘杂善”都是少善根少福德,那什么是“多善根多福德”呢?善导大师接下来解释说:“故使如来选要法,教念弥陀专复专。”也就是只要我们称念“南 无阿弥陀佛”,不管你有功夫、没功夫,心清净、不清净,出家、在家,都通通往生极乐世界。因为你已符合“专又专”,已符合“一心不乱”的条件了,所以“执 持名号,一心不乱”就是“称念弥陀专复专”。
所谓“一心不乱”。一则不二,不二就是专;不乱者,不杂乱,不杂,也是专。所以只要我们专念弥陀名号,不杂修杂行,就是一心不乱,而不是说降伏或断 除见思二惑那种功夫上的一心不乱,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我们都不能往生,阿弥陀佛要救度的就不是十方众生,而是只救度圣者了。因为功夫上的“一心不乱”不是 “理一心”就是“事一心”,能达到这种境界的那都已经是破无明或断惑的圣人了。
所以我们学净土法门,若要能够安心决定、往生决定,必须先要了解阿弥陀佛第十八愿的内涵,如果不了解第十八愿而学净土,往往会有偏差,让我们无法安心。因此对于“一心不乱”的行,我们要这样的了解。
我是出家的身份,我就以出家的身份专一念这一句弥陀名号;大家都是在家的身份,就以在家的身份专一念这一句弥陀名号。我虽然出家,但还是贪瞋痴烦恼 强盛,业障深重、妄想杂念纷飞的凡夫,那我就以这样的身心去专念这一句弥陀名号;在家的居士,如果烦恼很淡的,业障也不深,一念起佛号就很清净,大家也以 这样的身心根机专一念这一句弥陀名号。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根机专一的来念这一句弥陀名号,这样大家都平等往生。为什么?你是善人,你也一样坐在阿弥陀佛的愿 船上;你是恶人,也是坐在愿船上;不管你是圣人还是凡夫,是出家还是在家,同样都是坐在愿船上。我们往生是靠这一句万德洪名,不是靠我们的身份。我们到了 极乐世界之后,就通通舍掉身份,通通依靠这句阿弥陀佛来登彼岸,来进入无为涅槃的境界,同样成佛。
尽管在这娑婆世界有男众、女众的差别,有智慧学问高低的差别,有善恶业障多寡的差别,可是到极乐世界不靠这一些来往生的,完全是靠这一句弥陀名号。 有这一句弥陀名号,即使是在家众也好,是不会修行也好,心不清净也好,有思惑也好,有见惑也好,或者连一品无明都没有破除,都一样平等的往生极乐世界,到 那里通通平等成佛。所以善导大师说:
人天善恶,皆得往生,
到彼无殊,齐同不退。
《阿弥陀经》说:
极乐国土,众生生者,
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补处。
所以我们到极乐世界之后,每一个人同样都是不退转的阶位,而且同样都是进入一生补处的身份。这一个法门最可贵就在这里。这也因为是阿弥陀佛的本愿,如果不是本愿成就的佛就没有这些可贵之处了。
本愿有“因本之愿”,有“根本之愿”。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中,只有第十八愿是根本之愿,其他的都是“因本之愿”。阿弥陀佛的第十一愿说:凡是到极乐世 界的人都是不退转,而且必至灭度。所以我们只要到极乐世界就不会退转,而且必至灭度。第二十一愿说: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完全具足。第二十二愿说:让你一 生补处,而且到其他世界广度众生。
所以,我们的往生跟我们的成佛都在阿弥陀佛的本愿中,四十八愿也好,第十八愿也好,通通具足。因此我们才强调,阿弥陀佛成佛是因为有本愿才能成佛的,也由于是本愿的佛,才是可贵的。
问:第二个问题:目前国内道场大都在弘扬净土法门,其他法门相继衰落,如果不大力弘扬其他宗派如唯识、天台等,佛教是否越来越衰微?通教通宗的道场越来越少?另外,修习佛法是否须要阅读其他经典?而不只是单读一本《无量寿经》或《阿弥陀经》呢?
答:释迦牟尼佛出现在这个世间的目的就是为了要广度众生,只要能够广度众生,佛陀出现在世间的目的就达到了。那如果我们众生学佛不能往生极乐世界, 死后还是继续轮回,即使通宗通教、深入经藏,通达八万四千法门也不是释迦牟尼佛的目的,也不是我们学佛的目的。因为一旦轮回的话,这一辈子所学的下一辈子 未必仍能记得,何况我们随业力流转,假如堕落地狱的话,只有受苦,整个身心只有苦,不可能再有心力去回想起以前所学过的法门,比如如果堕入猪胎的话,就是 猪的习气、性情、愚痴。
所以,学佛最重要的就是要深入净土这一个法门,往生极乐世界。不但自己学这个法门,也劝导所有与我们有缘的人都来学这一个法门,能够学这个法门就是大智大慧,能够将这个法门传播出去就是大慈大悲,大家若都能够学这个法门,大家就都是大善根、大福德了。
所有的经典到灭法时代通通都消灭了,只有宣扬这个法门的《无量寿经》不消灭,这一部经不消灭,等同于所有的经通通没有消灭。因为佛说千经万论的目的 都是要让我们解脱,我们如果能够解脱的话,千经万论的目的就都达到了。所以不怕不会深入经藏,只怕不能往生,因为一旦往生,岂止深入经藏,三明六通,百千 陀罗尼立刻就全都现前了。
以我来说,年轻的时候背了很多经文,现在年纪大脑力衰退了,那些经文就忘记了。生生世世以来,我不是没有出家过,一定不是这一世才出家的,也曾经当 过高僧深入经藏,所有善事都做过;也曾经上生天堂: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我都去过;色界天、无色界天也都去过,所有的法门也都学过,可是现 在呢?由于没有往生极乐世界,现在还是凡夫。
还有,我也曾经杀过人,生生世世以来被我杀死的人不晓得有多少,被我害过的众生也不晓得有多少,被我偷的、抢的、骂的、侮辱的不知道有多少,所以我曾经堕落阿鼻地狱,曾经上刀山下油锅,曾经当畜生、饿鬼,我就是这样的人,只差我没有往生极乐世界。
那么请问各位:你们以前有没有出家过?有没有当过高僧?有没有杀人?有没有曾经因为能够入定,所以五通具足过?我们从小有没有吃过肉?吃肉就是间接 杀生,何况直接杀生,所以我们生生世世、世世生生以来都有犯过五戒,造过十恶业,都曾经上天堂、下地狱过。《正法念处经》说:“从天生地狱,从地狱生 天”;《涅槃经》说:“虽复得受梵天之身,乃至非想非非想天,命终还堕三恶道中。”要生色界天禅定要很高,有禅定就有神通了,就会出入墙壁无所障碍,也能 知过去、未来,也有他心通。可是命终福尽将来还有堕落地狱、饿鬼、畜生的可能。无色界天也是一样,无色界天最长的是八万四千劫寿命,处在甚深的禅定当中, 但是一旦死了还是要堕落。
一个人贵为国王,披金戴玉的,可是当他掉落海中时,跟一个乞丐掉落海中是没有两样的,同样都会死掉。这个意思是说,如果未出三界六道的话,命运都一样──善人、恶人一样;出家、在家一样;必须能够解脱生死轮回才是究竟之道。
所以我们要有这个智慧,不是说其他的法门不要学、不要弘扬,还是要的。比如说,我们不只是念佛就好了,还是要尽量的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也要了解其他的教理。只是有主有从,最主要的是这个净土教理要先了解,然后把这一句佛号存在心中,生死先解决,其他随缘随力来做。能这样,那么 其他的做得到固然好,做不到也不会有遗憾,因为到时候这一切都会忘光的。我们年老的时候,如果能够头脑清醒,耳聪目明那就太阿弥陀佛了。不然的话,反倒是 寿命越长的人,大多患了老年痴呆症。
在我们的阿赖耶识里面,三藏十二部通通具足,没有缺少,到了极乐世界,看到阿弥陀佛,就通通掀开、通通具足了。好像释迦牟尼佛,还没有夜睹明星的时 候还是凡夫,一旦夜睹明星的时候,三明六通、百千陀罗尼当下具足,当下成为天上天下最尊第一的佛。所以不怕我们什么都不懂,只怕我们不能往生;不怕我们不 能广度众生,只怕我们不能成佛。往生决定成佛,成佛决定广度众生。总之一切先往生再讲,不然无常时时刻刻在我们的旁边等着我们,出去有可能就被车子撞死 了,坐飞机也有遭遇空难的可能,坐车也有可能发生车祸。因此我们唯有学这一个法门才会真正心安。
一个无常观很深刻的人,才是老实学佛的人,因为无常观深刻就会推动他精进用功,推动他去寻找今生今世能够解脱的法门。如果无常观不深刻的话,他就会悠悠泛泛,东寻西探,一天过一天,等到真正无常来的时候就来不及了。
问:如果专念弥陀,其他法门都不学不问,恐怕佛法从此就剩净土宗了,再下去恐怕末法的时期就很快来到,所以不可偏执,应该走中庸之道,何况其他菩萨都有修行许多法门。
答:这个问题应该刚刚都有回答了。
文殊菩萨他有一首愿偈流露文殊菩萨的心情,他说:“愿我临终时,尽除诸障碍,面见阿弥陀,即生安乐刹。”这是文殊菩萨的愿。文殊菩萨也劝导法照大 师,要专念阿弥陀佛,往生极乐世界。那普贤菩萨的愿是什么呢?他说:“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并引导华严会 上四十一位法身菩萨往生极乐。所以,在阿弥陀佛的面前,文殊、普贤都把自己看成下品下生的凡夫,希望临终的时候,尽除所有障碍,能够顺利安然的往生极乐世 界。
我们要消灾免难的功德也在这一句弥陀名号里面,所以消灾延寿的药师佛佛号的功能也都在这句“南无阿弥陀佛”万德洪名里面,因为六字洪名就是阿伽陀 药,万病总持。进一步说,只要念南无阿弥陀佛一佛就等同于念十方诸佛,因为我们念阿弥陀佛,十方诸佛都不约而同的来赞叹我们、护念我们、称赞我们,所以选 择这个法门其实是有大智慧的。
我们学这个法门之后,也不用再念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因为只要念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就好高兴来当你的朋友,来当你的兄弟,如影随 形来保护你,原因是你所念的正是他们头上顶戴的。我们应知,观世音菩萨的目的就是引导苦难的众生来念南无阿弥陀佛,然后救到极乐世界去,不然观世音菩萨会 说我好累哦,你还有轮回,还有苦难,我生生世世还要一而再,再而三的来为你救苦救难,可是如果你今生今世念南无阿弥陀佛,那我就轻松啦。这是观世音菩萨的 目的。所以我们要晓得这个法门的目的,这一尊佛的目的,这一尊菩萨的目的,不可以依文解义,才不会走向岔路。
附录:莲友的回响
《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VCD光盘,是慧净师父于二○○六年十月在厦门用国语和闽南语双语演讲,内容包含阿弥陀佛是本愿成就的佛、救度众生的佛、光明摄取的佛、临终来迎的佛及相关问答。
慧净师父的声音慈悲柔和,娓娓动听。让我们明白了,原来弥陀和我们这样亲、这样近,弥陀于我们有大恩、大德、大愿、大力,而我们却生生世世,流浪六道,沉沦三途,无知、无明、愚痴度日,不懂受恩报恩,虚生浪死,以至于今。
师父的开示浅白易懂,他的相貌很慈祥,他的眼神很柔和,他的声音很慈悲,语调平缓,却有着动人心魄的力量,听着师父的开示,内心有一种深沉的感动! 自然生起追随师父,信受弥陀救度,专称弥陀佛名,愿生弥陀净土,广度十方众生的弘愿。师父讲,念佛人口出光明,因为名号即是光明,弥陀与念佛人同在,无时 无刻不在关怀、引导、保护他这个即将归家的儿女,慈父内心的欣喜是无以言喻的。
这两张VCD光盘应该是师父以普通话演讲在大陆发行的第一种光盘,有缘得之者,莫不欢喜,听后信受者,皆入一向专念之门。兹事体大,君不见,西方莲 池里,又增多少含苞待放的莲蕊。时节因缘到时,来迎的阿弥陀佛就会持着这一朵莲花来此娑婆世界,迎接他的儿女归家了。父子相见,庆喜何极!
正是:菡萏香从佛国来,
琉璃地上绝尘埃;
佛号声声相续念,
遥知宝池一朵开。
南无阿弥陀佛!
重庆弥陀之家
二○○八.六.一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