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西方 即入佛境
既往生已,惑业苦三,悉皆消灭。喻如片雪当于大冶洪炉之上,未至而化。以西方乃佛菩萨境界,凡夫到此,凡念不期断而自断。 (三编下 复周文珊居士书一)
既得往生,则惑不期断而自断,德不期证而自证。譬如洪炉片雪,未至而化。德人觌面,鄙念全消。
(增广下 绍兴何阆仙家庆图序)
一生西方,即入佛境界。凡心已无,佛慧日开。较比参禅研教,大彻大悟,深入经藏者,胜过无量无边倍矣。 (三编上 复郁连昌昆季书民廿九 二月初二)
【注】西方净土,弥陀愿力所成,最极清净。凡是生彼国者,蒙弥陀平等光照,愿力等摄,同入正定之聚,同得虚无之身,光寿无量,所谓“入佛境界,同佛受用”也。此净土法门不可思议功德也,虽是凡夫,一生净土,则“惑不期断而自断,德不期证而自证”、“凡心已无,佛慧日开”。天台依自力修行深浅而有四土之判,影响深远,多执此论。观大师此言,即知极乐净土异于诸佛国土,不可以常途教道而为论说。若权以四土之论观之,则极乐净土亦如蕅益大师所说:圆净四土,圆受诸乐,非由渐证。善导大师别判极乐为报土,弥陀为报佛,意更明了。托佛愿以作强缘,致使五乘齐入弥陀报土,光寿同佛。凡夫入报,等同佛受,乃此法门横超不可思议之处,亦是极乐净土异于十方佛土之处。一切法门,无此力用,无此方便。极乐净土可谓性修圆满、法尔自然之境,如善导大师云:“到彼花开闻妙法,十地愿行自然彰。”
极乐净土既是平等一味,受用同佛,何故经言有“声闻、菩萨、天人”之别,乃至三辈九品等?《大经》云:
其诸声闻、菩萨、天人,智慧高明,神通洞达,咸同一类,形无异状;但因顺余方,故有天人之名。颜貌端正,超世稀有,容色微妙,非天非人。皆受自然虚无之身,无极之体。
故知:因顺余方,故言差别;若论实际,则平等一味。此释迦说法之至极善巧也。法然上人云:
极乐九品非弥陀本愿,四十八愿中所无;此是释尊之巧言也。若言善人恶人同生一处,恶业之辈易起慢心,故显示品位,而言善人升上品,恶人降下品。应速往生,以见其实。
净土常有“带业往生”之论,人多曲解其义,以为凡夫会将业带至净土而形成九品之别。轮回之业何能带于净土,大师云:
约在此界,尚未断惑业,名带业。
若生西方,则无业可得,非将业带到西方去。
此可除吾人之疑也。净土一法,最极难信,一则因其往生极易,二则因其果德至圆。学修净土,于此极易极速、至顿至圆之法,须多用心,详观三经之文,会通祖师之释,自知其微妙深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