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宗道法师
不管信不信佛,大概所有人都会讲一句话“苦海无边,回头是岸”,这几乎是能代表佛教的一句经典台词。最近佛教界也风行一本书《苦才是人生》,作者是索达吉堪布。总之,佛教似乎和“苦”这个字有着紧密的联系。
我们人生在世间,都不想苦,都想得乐,但大多数人可能不知道,苦和乐其实是一体两面的,如硬币,想要完全脱离苦,单纯来谈乐,是不可能的。世间往往福祸相倚,苦乐相依。
逃避苦,并不能得到乐,逃避苦往往需要面对更大、更久、更深的苦,唯有正视苦,面对苦,解决苦,才能得到真实彻底恒久的乐,佛门常讲“离苦得乐,拔苦与乐”,可见得佛教正是这样一门解决苦的学问。
对于我个人而言,短短的不到三十年的生命,围绕着苦,我觉得内心中经历了七个步骤:觉苦,知苦,了苦,更苦,息苦,断苦,无苦。
第一,觉苦
人对苦的感知力的确有别,有人麻木,有人敏锐,有人终其一生都处苦而不知苦;有人经历了大半人生,尝遍了世态炎凉才晓是苦;而有人年轻时候敏锐地感知到人生是苦。比如曾经的悉达多,身为太子,身处王宫,最极五欲横陈的生活中,但仍能窥探到苦的本质;一般喜欢哲学、宗教、艺术的人多有此特质。
我算比较驽钝,也比较幸运。19岁那年,高考失利,没有考上,压力很大,加之身体病痛的折磨,感觉到人生活在世间太不容易了,那时长期失眠,常常通宵不能入睡,睡不着时常常在月光下写各种各样的文字,诗、散文等等,几乎全是倒苦水。
然而,比身体、心理更深、更折磨人的苦,是心灵上的苦恼,心灵上苦什么呢?一个青春期的年轻人,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觉得人生没有了方向,人存在究竟有什么意义?以往的世界观、人生观远远不能给我一个完满的答案,固有的思想大厦完全颠覆了。说“大厦”有点夸张了,但我的确读过很多关于人生、人性的书,也用稚嫩的脑袋很深入地思考过,甚至研究过马克思、恩格斯选集,陶醉过尼采的超人哲学、强力意志,迷恋过老庄;对于我这样的人,信仰的问题不解决,简直会疯掉,这是年少的心灵开始觉知世间的苦。
第二,知苦
《圣经》讲“苦恼的人有福了”,人有苦恼,就像身上的肉里扎了一个刺一样,总是想尽办法要将它拔除。
这样我便到处寻找:什么才能息掉这样的苦?一个偶然的机缘,读到了佛教的书,我开始被佛教说理的精辟,框架的严整,思想的严密所吸引,这些完全是世间任何的书籍所没有的,我在读佛书的过程中感受到了“法喜”,心灵一次次得到清凉与安慰;我直觉到:这才是我要的!
从佛书中,我才知道,原来人生本来是苦,娑婆世界即是堪忍世界,忍什么呢?忍受众苦。而且,从佛的教言中我还知道,我从前所感知到的所谓的苦,其实根本不算什么,那些还都只是苦的影子、苦的气味,真正的苦远没有尝到、触到。
第三,了苦
这里的“了苦”不是“已了”的“了”,而是我心中下决心要与苦做了断。
佛说八万四千法门,门门都是了苦的方法,但我经过细细了解,反复地思量,觉得净土法门才是这个时代、我这样的根机所能做得来的,且也能够成功的法门;佛都说了:“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佛言不可信,谁言可信?
于是,从此时开始,大概20岁吧,我便每日念佛。
第四,更苦
这就奇怪了,佛法是让人了苦的,怎么念佛了,还更加苦了?在座诸位是有福报之人,可能不太能体会到我这段心路历程。
因为那时学净土还不晓得要门、弘愿,也不知道纯粹的净土法门是怎样的,所看的书都是告诉你怎样精进地念佛用功,达到“一心不乱”(指修持功夫上的“一心不乱”)、功夫成片、梦寐一如等等,都是在说“你怎样怎样就不能往生”,从没有人告诉我说“你当下这个样子念佛就可以了”。
所以,我念佛可说是拼过命的,怎么拼命呢?那时已经上大学了,大学管理也比较松,我就常常逃课,跑去念佛。念了一天的佛,回宿舍睡觉,经常感觉胸中空空的,气虚得不行。因为我喜欢出声念,耗气太严重了,每天吃饭、念佛、睡觉,念佛、吃饭、睡觉,甚至有时候觉也不睡,晚上跑到操场念佛通宵。因为我常在同一个地方一个人绕圈念佛,很多陌生人过来关心我,问我是不是失恋了,是不是有轻生之念,真让人哭笑不得。
这样子的用功,结果是什么呢?是越来越觉得没有希望。
人不用功不知道,一旦用功就会知道自己真的是罪恶累累,一文不值,毫无修行之力,起恶造罪真的是如暴风駃雨一般。人不用功时,思想念头统统是朝心外去的,观照的都是别人的对错。当心回光返照,检视自心时,特别是当这种观照力比较深入、精细时,就会体会到《地藏经》说的“起心动念,无不是罪”。
学佛前,不知轮回还好,只知今世身心之苦;不知地狱还好,只求过好今生也罢;不知极乐还好,西方那么好,真心愿往生,却用尽浑身力量也达不到,这岂不是更苦?加之无常感、生死紧迫感、罪恶感、无力感、彷徨感……百感交集,此时感觉比前之痛苦实在百倍而不止。
第五,熄苦(熄是熄灭的熄)
前面的用功念佛,经历了大概有三年。三年后一个偶然的机缘看到了净宗法师的书,当时一看到师父的书就觉得不一般。当世所有法师的书,没见过有谁像师父这样把净土法门说得如此清晰、透彻、明明白白,没有一处矛盾不自洽,没有一句犹豫不肯定。我几乎是一口气看完了《净宗略讲》《唯说念佛》《念佛胜易》这三本书,感动莫名!顿时从前烦恼的热火被弥陀的大悲甘露熄灭许多。
我好长一段时间都处于极其亢奋的状态,四处打听收集南宁念佛人的感应与往生实例,对照这些感应事迹,感觉到只有弘愿寺这一系列的书才能将这些事相背后的原理说得完整、清晰、透彻、理事相符,其他的说法,总是觉得有隔膜。
激动之余我统统记录下来,写成文稿投到弘愿寺网站。也因为这个因缘,师父知道了我这个人,陆续才有了后面的因缘。
第六,断苦
断苦是指将来临终时,弥陀来迎,轮回总断。虽还未发生,但却是可以预见到的,因为这个法门是“平生业成”的,虽还没有真正的临终,但往生决定。轮回之苦必了断,正觉之花终要开。
第七,无苦
往生之后,自然无苦,如经中说的:“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
人都是厌苦求乐的,甚至不要说是人,蚂蚁都知道避苦逐乐,这是一切有情众生的基本趋向。
世间人往往以苦止苦,从苦入苦,好比本来人渴了,却端起盐水喝以求解渴,却是越喝越渴;而阿弥陀佛却为我们早已准备好了极乐世界,往生之前的念佛也是潇洒快乐的,所以念佛人真正是从乐入乐,从明入明。
从我的这段经历,约可以知道,苦是入道之本,小乘四谛苦、集、灭、道,首要即便是苦。苦是助道之缘,如果不是苦,很难有这样强的修行动力。
世间法常说:“吃苦即是了苦,享福即是消福。”但我认为,如果不能以苦为师,以苦入道,由苦助道,恐怕吃苦也是了而未了。因为轮回不出,未来之世,谁能保证不造新殃呢?
有人也许会问,“佛教讲人生很苦,是不是太消极了?”
我说,不是消极,恰是积极,人只有体苦、觉苦、知苦,才会寻找解决苦的办法;人若处苦而不知苦,还竭力用五欲之力麻痹自己,让自己暂时忘掉一丝苦,可说太不清醒了,等无常一到,糊里糊涂到地狱受无尽苦,便悔之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