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宗根源,在流通文

(十四)开宗根源,在流通文

法然上人常向人讲的一句话便是《观经o流通分》之文:“佛告阿难,汝好持是语,持是语者,即是持无量寿佛名。”并说:“闻名不信如不闻,信而不称如不信,唯应常称弥陀名。”

此《观经o流通分》之文是整部《观经》的核心、骨髓、结晶,是净教的宗旨、方针、目足,是十六观的千里来龙在此结穴。《观经》一部的千开万阖,在于 诱引群机入“一向专称”的一行;弥陀本愿、释尊本怀在此。然而古今诸师未彻佛意,无择法眼,故于此经文昧而不知,盲而未见,以致解释此经,千解万释,皆误 佛意,未中正鹄。独有传承昙鸾祖师之正脉,世称弥陀化身的善导大师释此《观经》,阐弥陀本愿正意,彰释尊出世本怀。大师解释此经文说:“上来虽说定散两门 之益,望佛本愿,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真是一语万钧,净宗宗义,如拨云见日,朗然独照;似花落莲成,不带方便。势至菩萨示现的法然上人深具宗 眼、择法眼,故能依此一语而建立净土宗义。《净土随闻记》曾记载这样一段典故:

又一时师(法然上人)语曰:

一日予游月轮禅阁之馆,适山僧某来会。

僧问予曰:“闻公立净土宗,尔乎?”

予答曰:“然也。”

又问:“依何经论立之耶?”

答曰:“依善导《观经疏》中付嘱文立之。”

僧曰:“其立宗义,何唯依一文耶?”

予微笑不答。

彼僧还山语宝地真公曰:“空公得吾问,不能答。”真公曰:“空公不答者,非不能矣!以不足答故也。空公于我台宗,已为达人;且广涉亘诸宗,神智高迈,子也自料所问浅薄,勿敢轻蔑空公矣!”真公能知予者,圆戒法门乃予之弟子也。

诵《观经》之人何其多,独有善导大师知佛正意;读《观经疏》之人亦不少,独有法然上人依之开宗。佛法无多子,迷在永劫,悟在刹那。释尊拈花,迦叶微笑;弥陀之心,势至知之。所谓“圣人能知圣,凡夫不知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