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禅师自焚《青龙钞》

宣鉴禅师自焚《青龙钞》

德山宣鉴禅师俗姓周,幼年出家,深明经律,精通《金刚经》,时称“周金刚”,不信南禅顿悟之道,作《青龙钞》,坚持认为修行必须经过三大阿僧祇劫,“南方魔子居然说当下一悟便即了毕!我应到南方破灭其魔种,以报佛恩”。

他确实存有一片好心,但根本没想到自己的知见会是错的。

及至受到卖饼老婆婆的指教,亲见龙潭和尚,大悟之后,便把多年所珍重的《青龙钞》一把火烧了,弃之如腐草。因为他具有这种胸襟,所以能成大器,震曜末法。

假如他当时牢牢地封滞臆见,我慢自贤,就像浅薄鄙陋的愚人把似玉的燕石看得十分珍贵,密而藏之,反怪商人不识货,认为他们嫉妒自己的宝物。若是这种人,就算有一百个老婆婆、一千个龙潭和尚,对他也是无可奈何呀!(《竹窗随笔》)

宋国有个愚人,在梧台东边得到一块形状浑圆、色泽光润的燕石,以为是块宝玉,回家珍藏起来。一位来自周地的客商得到消息,立即找来。宋人经不起再三 恳求,终于答应了,但他对客商说:“这不是一般的玉石,必须先戒斋七日,然后才能让你看。”客商只得同意。七天后,客商再次光临。只见宋人头戴很高的帽 子,身穿庄严的布袍,让仆人宰杀祭台上的猪羊,把温热的牲血涂在祭台中央的一只大皮箱上。他打开箱盖,从里面取出一只略小的箱子,这样箱子套箱子,直到打 开第十只最小的箱子,小心翼翼地取出一个红色丝巾小包,一层一层地解开,一直解到第十层,那颗“宝玉”才露了出来。客商仔细一看,不由失笑道:“这不过是 一块燕石,同砖瓦没什么两样,根本一文不值!”宋人一听,怒气冲冲地骂道:“你这个坏商人,不怀好心,你滚吧!我以后再也不给别人看了。”从此,他把这块 燕石收藏得更严密,再也没给别人看过。(《后汉书应劭(shào)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