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无量寿经释

十七、无量寿经释

(原文节录)(《大正藏八十三册》105)

往生净土法门,虽未断尽无明烦恼,依弥陀愿力生彼净土,超出三界永离生死,求其事迹,纪传所载甚多。故知:往生净土法门是未断惑而出过三界之法门也,末代出离生死,除往生净土之外更有者,无有是处;故欲速出五浊魔境,超二死苦际者,必当归净土门故。

道绰禅师释此经“横截五恶趣”之文云:

若依此方修治断除,先断见惑,离三途因灭三途果;后断修惑,离人天因绝人天果;斯皆渐次断除,不名“横截”。

若得往生弥陀净国,娑婆五道,一时顿舍,故名“横截”。

“横截五恶趣”者,截其果也;“恶趣自然闭”者,闭其因也。

天台、真言皆名顿教,然彼断惑证理故,犹是渐教也。

明未断惑凡夫直出过三界长夜者,偏是此教(净土法门),故以此教为“顿中顿”也。

此四十八愿皆有拔苦与乐之义,何故尔者?大悲者拔苦也,大慈者与乐也。第一“无三恶趣”大悲拔苦也,第二“不更恶趣”亦是大悲拔苦也;第三“悉皆金色”者是与乐也,第四“无有好丑”亦是与乐也。

乃至第十八“念佛往生愿”有其二意:出离生死是拔苦也,往生极乐是与乐也;生死众苦一时悉离,净土诸乐一念顿受。

阿弥陀佛若无此愿,极恶众生何以得离苦海!远劫以来世世未值弥陀誓愿,是故至今尚在三界众苦火宅,未到四德常乐宝城;过去流转盖是如斯,未来痛楚亦复几多。

然今何幸,值斯大愿;虽已得遇大愿,若不信之,曷异不值,既能信之,正是值也;虽已信之,若不行之,亦同不信;既能行之,正是信也。行业有诚,决定往生;愿力不虚,何容拟疑!

若得往生,解脱生死,远离众苦,即是大悲拔苦也;夫一往生极乐,去则身心恒受诸乐。(下略)

凡四十八愿皆虽本愿,然唯以“念佛往生愿”为往生规模,故善导和尚释云:

弘誓多门四十八 偏标念佛最为亲

人能念佛佛还念 专心想佛佛知人

故知:四十八愿中,唯以念佛往生愿为本愿中之王也。

276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