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义府笑里藏刀

李义府笑里藏刀

唐朝永泰(四川盐亭)有个读书人,名叫李义府。他出身寒微,门第不高,但用心读书,善于写文章。唐太宗时,科考被录用,当了一个小官。

李义府最擅长奉承拍马。有一次,他写了一篇文章,表面是对皇室人员劝诫,实际上是对他们颂扬。太子李治读了非常欣赏。

公元649年,太宗去世,李治继位,是为唐高宗。李义府从此飞黄腾达,一直做到右丞相。

李义府表面上温和谦恭,同别人说话时脸上总是微笑着,但大臣们都知道,其实他是笑里藏刀,心底里偏狭阴险。谁要是冒犯了他,或者不顺从他的心意,谁就会遭到他的迫害。为此,大家背地里给他起了个“笑中刀”的外号。

一次,他得知大理寺监狱里关着一个犯了死罪的女犯,长得非常漂亮,便动了坏脑筋,指使一个名叫毕正义的狱吏将她放出,纳入自己府中。

大理寺的主管官员发现此事,向高宗奏告。狱吏毕正义闻讯,知道私放死囚要被处死,吓得上吊自杀。李义府原来很担心事发后自己会获罪,后来听说毕正义自杀,认为死无对证,也就不把这事放在心上。

御史王义方对李义府逍遥法外甚感不平,向高宗告发李义府是此案主谋。但高宗已被笑里藏刀的李义府迷惑,加以偏袒,不仅不问他的罪,反将王义方贬官。

一走出朝堂,李义府就皮笑肉不笑地对王义方说:“王御史想扳倒我,不觉得惭愧吗?”

王义方大义凛然地说:“我身为御史,不能为朝廷锄奸,才觉得惭愧。”

此事过后,李义府作奸枉法的胆子越来越大。他笼络亲信,包打官司,让自己的亲属向人勒索钱财,以至于许多人上他家送钱,求他办各种非法之事。

一天,他在宫内看到一份尚未公布的任职名单,马上想到这是索取钱财的好机会,就把上面的人名默记下来。回家后,他叫儿子把名单上的一个人找来,私下对他说:“你不是想当官吗?诏书几天就要发布了!”

那人以为这是李义府活动的结果,就送给他很多钱,表示谢意。几天后诏书发布,那人果然当了官,李义府就这样贪了一大笔钱。

不料,此事被一位朝中大臣探听到了,便向高宗密奏,说李义府贪赃枉法,泄露朝廷机密,拿皇帝的恩宠卖钱,理应严惩。高宗听后大怒,下诏将李义府父子流放四川。

笑里藏刀的李义府这次终于难逃法网。朝中百官无不拍手称快。

高宗乾封元年(公元666年),朝廷大赦天下。52岁的李义府以为再次出山的机会到了。但打听后才知道,被流放的人不准再回京都。就在这一年,他忧郁病死。(《新唐书?李义府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