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札还愿

季札还愿

春秋时期,吴王的四公子季札被封于延陵,他不但德才兼备,而且是个有情有义的人,人们都称他延陵季子。

有一次,季札奉命出访齐、鲁、卫、晋等国,途中路过徐国,拜访了徐国国君。好客的徐国国君一向钦慕季札,便热情挽留他住了几天。

当时,吴国的铸剑技术很高。在一次宴会中,徐君请求季札把身上佩戴的宝剑取下来给他欣赏一下。季札欣然同意。徐君拔剑出鞘,只见银光四射,耀人眼目,不禁连声称赞。

徐君很想得到这把剑,但想到自己和季札只是初交,不好意思开口。季札看出徐君的心思,有心把宝剑送给他,但因为出访的使命还没完成,没有这把标志使者身份的宝剑不合礼仪,所以暗自决定出访归来就把宝剑赠给他。

谁知几个月后季札回到徐国时,徐君已经去世了。季札十分伤心,来到徐君墓前,对着墓碑说:“我知道你喜欢这把宝剑,我很懊悔当初没有解剑相赠,现在我把它献给你了!”说着,把宝剑挂在墓旁的树上。

随从不解地问:“徐君已经去世了,把宝剑挂在这里还有什么意义呢?”

季札回答:“当初徐君爱这把剑,我虽然没有向他表示过什么,可我在心里已决定送给他了。今天,我难道能因为徐君已经去世了,就违背自己的心愿吗?”(《史记?吴太伯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