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欲望的问答
请问:欲望和目标的区别在哪?如果少一些欲望,是不是人生 就缺乏冲劲与奋斗的目标?
答:目标的范畴更广泛一些,人受欲望驱使,往往会立一个目 标来满足其欲望,而目标不只是欲望的专利品,人也可以抛开种 种欲望,为了真理、正义、道义等等树立一个目标,经过种种锲而 不舍地努力而达到。
当然,在佛教中,欲望的内涵和外延更广一些,一些世间看来 很合理的事情,佛眼中也能看得到其欲望的本质,只不过因时代 潮流、意识形态、风俗人文等等之使然,使得这样的欲望看上去更 合理化。
欲望往往是为了自己,是自私性的,是非理性的,而倘若以同 样的心理状态而努力达到一种非为自己,而是为了他人利益而产 生的造作,即称为菩萨的愿力,愿力是利他的,是理性的。
两种努力,最终结果会截然不同,过度的欲望往往导向痛苦 深渊,非凡的愿力脚步往往迈向光明、广阔,自在。
当然,是人皆不可能无欲,适度范围内的欲望享受也不是不 允许的,过度的欲望则是理应戒止的。
你问如果少一些欲望,是不是人生就缺乏冲劲与奋斗的目标? 这个不会,人的“冲劲”与奋斗之力量并不完全来自欲望,为了更 多人的利益而努力往往会迸发出更大的、更不可思议的“冲劲”与 力量。而且,前者往往很短暂,很无常,很不知方向,而后者会很持 久,很理智,很清晰。观古今真正成就大事业者,不可能是一个欲心 炽盛之人。欲望可说是违逆自然的,愿力往往是顺应自然的,自然 的力量最是无穷,观太阳没有欲望,却自然洒万光于百千世界。
古人讲无欲则刚,是说人在抛却欲望之时,内心的意志会变 得坚不可摧,内在的心量会变得广阔如虚空。人有欲,则有我,有 我,则有对立,有对立,则有胜败;人无欲,则无我,无我,则无对 立,无对立,则无人能胜,如虚空,你打它,你骂它,你伤害它,都 是不可得的事情,因为你本身就在虚空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