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孔子之“信而好古”
古云: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大矣哉!孔子!十五而有志 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 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其一生示现由凡转圣,其教化平等无类,弟子 繁至三千,其身后余响缭绕寰宇数千载,其精神骨髓深植全体华 夏子孙心中;夫子令华夏人民屹于世界之林而卓尔不群,令全世 界人民居于地球而侧首东方寻求危机出路!大矣哉!孔子!
古云:半部《论语》治天下。圣人之言,微言大义,文文句句, 奥义无穷。后之学者,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愚痴暗顿之如我者,焉敢以凡情滥测圣义?然每每读至“述而”篇 中那句“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时,不觉与心冥契, 欢喜莫名,察古观今,遇事渐久,更觉其中蕴含之义甚深,尤其于 其中之一“信”字,体悟颇深。今略述心中所得,但求不违夫子本 意尔。
信者,信师长语,信先人语,信圣人语。何以师长、先人、圣 人语足堪后人信受?圣人以圣人心体达天地,洞悟三界,更以其 清净无染之身教言传,将真理显示传达于世,换言之,圣人乃宇宙 人生真理之影现者,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
语者,是以信圣人,即是信真理也。然而后世去大圣时遥,圣人语 深,若无人说,虽智莫解,谁可将圣人教言传之后世?先人,师长 也。古之人既不余欺,真明师必谨守古,是以信先人师长,即是信 圣人也。
或有问曰:何以己意不足信,偏须信师长,先人,圣人言?言 者太不自量尔,吾人朝夕忙碌,何曾有一念非颠倒想?生虽有目, 心眼却无,起恶造罪,无量无边。况即有人具正知见,我辈之智, 如同烛光,圣人之智,耀若红日,日光一出,烛光何显?是以舍己 见信圣人言,即是舍小光明投大光明,与大光明成为一体。
信足使人心安,狐疑必致与真理有间,有间心必不安。又学问 之道,无非令人心安尔!
信可使人谦卑,仰蒙圣人慧光,先人之荫,师长调教之恩,何 敢生一念傲慢之心?
信能产生持久之力量,信能使人专注于道不动摇!
信是大智慧的抉择,信给人以追求真理之勇气!
信能使人由凡转圣,信甚于能令凡转圣成佛!
是故释迦牟尼佛于经中言:“佛法大海,唯信能入”,又言:“信 为道源功德母”,龙树菩萨言:“若人种善根,疑则花不开。信心清 净者,花开即见佛!”《阿弥陀经》中,释迦宣说西方净土依正庄严 及往生行法后,十方无量诸佛以排山倒海之势,各于其国,出广 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证诚不虚,无非令闻经之 众,断疑生信,于极难信之法极生信愿,此种情形,可说乃佛教中
对“信”之一字推重至极者矣!
从上可知,出世间成佛之法尚不离信,况还此以往,世间之 法?吾辈医道中人,诚然须臾不敢离此一字,亦须臾不可离此一 字,察今日中医之不振,无非是世人于中医之不信,中医人于古 人之不信,古人于仲景医圣之不信。信心之丧失,即是真理之丧 失。或言中不如西,或言古方不治今病,或言经典多诸糟粕,种种 立论,狂妄自大,不知崇古尊经,不知敬畏先人,多有愚痴可怜悯 者,于中医非但不信,而且反对,不但反对,而且打压。信心颓微, 以至于斯!
夫子之教,尽善尽美,信而好古之治学态度,几千年前即有 明示,中医学人敢不将此四字寓于胸腑,纳于心田,昼夜莫忘乎? 此是治学通途,更是学问之本,良由信方致诚,诚极方明,诸事皆 然,非独医也!
处今时之世,人心扶摇,信根浅薄,邪说纷纭,颠倒之至。然 而,夜愈深沉,愈显光明之大,夫子“信而好古”之提倡愈发显得 珍贵无比。伏愿仁人志士,于古于圣,多生敬信,以我今净信之 手,持古圣人智慧之炬,照破末世黑暗,照破众生无明,转五浊恶 世,为莲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