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第一
好友的同学杂修杂行几年了。去年,我们让她专念一句名号,她还不能接受。
近些日子,她痛苦万分。这些年来,就为了清净心无法达成,已经接近崩溃的边缘了。她在电话中失声痛哭:“太苦了,太苦了!”她是真信佛,所以才这么痛苦。因为信佛,就越相信自己妄念纷飞,甚至恶念不断,必堕地狱。几年里,她苦苦挣扎,问了无数人,得到的都是“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的答复。
我告诉她:“没有关系!我们都有过肮脏的念头,但是往生与这些没有关系。”
她问:“真的吗?你们也有过不敬佛的念头吗?”当我回答很多人都有,她竟大哭起来。哭吧,哭吧,多少年了,心灵无法释放。当然,她还不能一下子转过来,天天盼我快点过去,就想听听我是怎么过来的。
很多人喜欢说“法法平等”这句话。作为末世凡夫的我,还是保留自己的一点看法。
“法法平等”是从理上说的,如果从对机和事相上也简单地说“法法平等”,那么为什么祖师提倡舍圣道归净土、舍杂行归正行、舍要门归弘愿呢?为什么要有佛出世的本怀呢?为什么佛要不请自说念佛一法呢?少数人解脱之法,怎么可以和亿亿人解脱之法一样呢?
有人似乎总想在法与法之间融汇贯通,圆融在一起。我觉得作为凡夫,不可能吧?如果可能,为什么印光大师有那么泾渭分明的通途法门和特别法门的分判呢?
宋明以后的很多大德把本宗观点引入净土法门,所以才有“自性弥陀”“清净心念佛”“念佛是谁”的禅净双修之法,让净土法门不再简单,不再纯粹,不再是万修万人去,至今让很多人无法从融混中脱离出来,而痛苦万分(就如我上面提到的那位莲友)。
永明禅师的四料简,看似通融,可是看了印祖的棒喝之后才知道,那不是禅净之法的融合,而是大师引导圣道门修行之人归入净土门。印祖这段棒喝还不足以让人清醒么:
有禅者,即参究力极,念寂情亡,彻见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明心见性也。有净土者,即真实发菩提心,生信发愿,持佛名号,求生西方也。……倘参禅未悟,或悟而未彻,皆不得名为有禅。倘念佛偏执唯心而无信愿;或有信愿而不真切,悠悠泛泛,敷衍故事;或行虽精进,心恋尘境;或求来生生富贵家,享五欲乐;或求生天,受天福乐;或求来生,出家为僧,一闻千悟,得大总持,宏扬法道,普利众生者,皆不得名为有净土矣。
世多谓参禅便为有禅,念佛便为有净土。非但不知禅净,兼亦不知文义。辜负永明古佛一番大慈悲心,截断后世行人一条出苦捷径。自误误人,害岂有极。所谓错认定盘星,毫厘有差,天地悬隔也。
后有蕅益大师,为救此弊,就机法两方面彰显净土大意。然而,有如一人孤行,无有伴者,未能彻底将净土一法从融混中脱离出来。
被尊为“释尊第二”的龙树菩萨说,念佛法门有如水上乘船则乐。
天亲菩萨欲割舌以谢谤大乘佛法之罪,一部《往生论》融三经义理于一体,彰一心归命宗义,成为净土宗正依经典。
昙鸾大师被尊为四论师之祖,后遇《观经》,舍四论讲说,转修净业。一部《往生论注》,最后苦口婆心总结:
愚哉,后之学者,
闻他力可乘,应生信心,勿自局分也。
后有道绰禅师见鸾祖碑文,如雷贯心,遂舍涅槃广业,归入净土。大师的《安乐集》引用了五十六部经律、论释,来证明净土法门是末法时代唯一可行之路。所以有圣净二门判。
还有善导大师的“要弘二门判”“要弘废立”“舍杂行归正行”等等,如法师言:
悲心分分流露,弘愿层层显彰,如莲花渐开,莲子自现,此即释尊摄化至极善巧。如是“广开净土之要门,显彰别意之弘愿”,示大悲普覆之益,有如夜来之香,弥漫虚空,处处可闻。
净土宗一向专念是历代祖师费尽心机,把弥陀给我们通往极乐世界最完美的方法,拨开云雾,告诸世人的;也是弥陀悲心,善巧应化,把世尊所说,再解释一遍。所以净土一法,是其他八万四千法门无法比拟的。
是故,《大集月藏经》云:我末法时中,亿亿众生起行修道,未有一人得者。当今末法,现是五浊恶世,唯有净土一门,可通入路。
是故,《大经》云:若有众生,纵令一生造恶,临命终时,十念相续,称我名号,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所以作为末世凡夫之我,就是认为念佛第一,念佛最好,只有念佛能救我。
印祖言:
我并非说其他的法门不好,实在是因为法门有契理不契机的,有契机不契理的。唯有这个念佛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理机双契,不可思议。尤其是在末法世中,更为适合众生的根性。
南无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