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条“具足三心”之文
第十五文:念佛行者,必当具足三心之文
这是指念佛人的心态,这也是引自《观经》,说念佛之人必然具足三心,“必”是必然,“当”是应当,什么叫“必当”呢?如果你一向念佛,还说“我就念佛念到底,知道一定往生”。这样的人不用讲三心,他自自然然、必然具足了三心。那还有的人念佛,说:“这样能往生吗?恐怕不行吧?”还在怀疑,对这样的人,劝导他:念佛应当具足三心,不可怀疑。
“必当具足三心”。我们各位如果已经下定决心,必然具足三心。如果还在犹豫之间,就劝导他说:应当具足三心。
三心就是信心,底下有解释。三心是《观经》里边讲的,《观经》里说:具三心者,必定往生。
若有众生,愿生彼国者,
发三种心,即便往生。
何等为三?一者至诚心,
二者深心,三者回向发愿心。
具三心者,必生彼国。
什么叫“至诚心”呢?“至”者真,“诚”者实,就是真实心,真实心就是内外一致、相应的心。外表专称弥陀名号,说“念佛一定往生”,内心真实相信念佛一定往生,叫“至诚心”。
有些人念佛,虽然也说“念佛一定往生”,内心并不相信念佛一定往生,这样的人非常多,不管是出家在家,这样的人都特别多,你到任何地方,他都会跟你讲,谁都会讲这句话:“念佛往生极乐世界”,但在内心里边,他不相信这句话,他有很多的疑问,“哪有那么容易?”如果再讲下去,哦,念佛不能往生了。这样口说念佛往生极乐,内心并不相信。如果内心真的相信,他一定老实念佛了。你从他的行动就看得出来,他嘴上这样讲,其实他不信净土法门,你看看不修净土法门的师父,你问他,他也讲念佛往生,但是他就不念,“师父,那你怎么不念?”你不好意思这样问他,他也不好意思回答,他说:“我内心真的不相信,但是佛、祖师都是这么讲的,我是出家人,也就这样讲给你听。”还算不错,还是依着这样讲,不会害你。他这样讲,如果你能相信,你能得利益。
还有的人,他也念佛,他只相信一半,他不是全相信,也不是全不相信。他也念佛,也愿求生净土,他觉得光念佛不行,还要加上诵经、持咒才能往生,所以看他的行为,就知道他内心里面有没有全部相信。如果只相信一部分,那就是有疑心了,这就不叫“至诚心”。
“二者深心”,什么叫“深心”呢?“深心”即深信之心,不怀疑。我们很多人信,是浅心,不深,就像树根一样,它很浅,风一吹,根就拔起来了。如果树根很深,风吹都吹不起来。我们信心的根很浅,人家一讲,耳旁风稍微一吹,“这样怕往生不行哎,专念弥陀名号怎么行啊?如果你不会念《楞严咒》、《大悲咒》,不会念其他的,怎么可以啊?”一吹,你心里马上就动摇了,就去杂行杂修了。这叫浅心,不叫深心。所谓深心呢,他们来一百个、一千个,讲一万遍,“哦,谢谢,谢谢,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他来个三次五次,就不再找你讲了,知道讲了也不管用,“那个家伙很顽固,专门念佛!”你说:“好,谢谢你,对我这么好的表扬,等于说我是妙好人、稀有人、上上人、最胜人。”专门念佛嘛,这是佛讲的,人中芬陀利花嘛。
“三者回向发愿心”,什么叫“回向发愿心”呢?愿生极乐净土,不求人天福报,不求开悟,不求名利,“人家表扬我,说我会修行,了不起,会诵经……”这些都不求,人家说我什么都不知道,我自己也认为什么都不知道,一文不知,一字不识,毫无智慧,只知念佛决定往生。这样的人真是大智大慧。
我们中国有句古话叫“大巧若拙,大智若愚”,有大智慧的人,看起来就像傻瓜一样;有大方便善巧的人,看起来就像笨蛋一样。很多老太婆都往生了啊!但很多法师不一定往生了。法师会讲经,会因学得太多而不老实念佛,他就不如老太婆有智慧啊。所以,印光大师讲“愚不可及”,什么叫“愚不可及”呢?他愚痴,但是你还不如他。他愚痴,他就专念弥陀名号,你反而不如他,他潜通佛智,暗合道妙。你有智慧,读了很多经典,“我哪能跟你老太婆一般,显得我太掉价了”。这样就是没有智慧了。大智若愚,我们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不懂——没有关系的。你什么都懂,临死了,一个也带不走。就是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所以,求法的心要单纯、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