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说念佛而说诸行
那何必要讲其他的修行法门呢?虽然其他的修行(种种杂行杂善)回向往生不是释迦牟尼佛的本意,但是由于众生的根机各有不同,有的人喜欢观想,有的人喜欢打坐,有的人喜欢诵经,为了顺应这些众生的根机,所以讲种种的修行。“啊,你们都修得很不错,很有功德,不过,光靠这样的修行解脱生死还很难,现在有一个好办法,你可以原地不用改变,把你修行的功德回向求生极乐世界,一定能往生!”这么一讲,喜欢打坐、喜欢诵经、喜欢参禅、喜欢持咒的人,“哎!好啊,我也在怀疑当中,不能解脱怎么办?原来这样回向可以往生,功德很大!”他就高兴了,他就进入净土门了。所以,用种种的善法,摄受种种众生的根机,然后引导他们进入净土门。
那么,进入净土门之内呢?就好像这个人已经上了一个台阶了(一下子跨两步跨不上来,先跨这一步),这个时候,释迦牟尼佛就要对你说了:“既然愿生西方极乐世界,众生自己所修的固然不错,可是如果和阿弥陀佛的六字名号相比,那功德就太小了,那不如乘弥陀誓愿、专念弥陀名号去往生,顺彼佛之本愿,蒙彼佛光明摄取,十方诸佛也赞叹护念,那你看怎么样啊?”这个人一听,“好啊,那我现在愿意专修念佛了。”由这样的次第,慢慢引导进来。
所以,为说念佛而说诸行,说诸行首先是引导各类不同众生的根机。
我们大家专修念佛,也愿意和别人讲念佛,不相信你出去试试看,你先告诉他专修念佛,他不一定能接受,你要赞叹他的修行很有功德,说“你回向到极乐世界,肯定往生”,他就高兴了,笑逐颜开,“那我愿意去!”慢慢地再告诉他专修念佛,是这么一个说法的次第。经文是这样的:
《观无量寿经》云:
佛告阿难:汝好持是语,持是语者,即是持无量寿佛名。
一部经典,如果没有祖师解释,我们是看不懂的。那么这一段文也只有一句话,但是,善导大师就是从这段文里边看透整个《观无量寿经》的宗旨。
这一部《观无量寿经》可能一般人比较陌生。有一部录像带,叫《佛典故事》,其中讲到了《观无量寿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