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条 “出世本意”之文

虽然有圣道法门、有净土法门,但是这两种法门哪一种法门是释迦牟尼佛应现在此五浊恶世、他的本心本意要说的法门呢?

第二文:善导和尚意:世尊出世本意,唯说念佛往生之文。

依据善导大师——善导大师的德行大家都知道,弥陀化身——历史上有很多大师,可是,“大师”的名称不足以来形容,所以善导大师多被称为“善导和尚”,这是特别称谓。依善导和尚意,释迦牟尼佛出现在此五浊恶世的本意,唯一是为了说念佛往生的教法,标题是如此的。有这样两句话:“如来出现于五浊,唯说念佛往西方。”道理是一样的,就是唯说念佛往生西方净土。

下面引文,引自《法事赞》。《法事赞》是善导和尚以偈赞的形式歌咏、赞叹和解释《阿弥陀经》。

如来出现于五浊,随宜方便化群萌;

或说多闻而得度,或说少解证三明;

或教福慧双除障,或教禅念坐思量;

种种法门皆解脱,无过念佛往西方;

上尽一形至十念,三念五念佛来迎;

直为弥陀弘誓重,致使凡夫念即生。

引了十二句,也分为两段。前面六句一段,后面六句一段。第一段说的是圣道修行的法门,第二段说净土念佛法门。圣道修行的法门是方便法门,不是释迦牟尼佛出现五浊的本意,而是他随顺众生的根机所说的种种教法。念佛往生是释迦牟尼佛出现五浊的本意,所谓:出世本怀单在告诉我们:有这一尊阿弥陀佛、有这一方极乐净土,但称此佛之名号,决定往生彼佛净土。

“如来出现于五浊”,“如来”是本师释迦牟尼佛,“五浊”是指娑婆世界五浊恶世,释迦牟尼佛是久已成佛,应化在此世间。

“随宜方便化群萌”,“随”是随顺,“宜”是机宜,随顺众生的机宜,“方便”是种种的方便教法,“化群萌”,度化广大众生,随顺众生的根机而施设种种方便法门,以度化广大众生。哪些方便法门呢?

“或说多闻而得度”,“或”是有时、有的,有的众生喜乐多闻、多解,为适应此等好学多闻众生的根机,则说多闻而得度脱。

“或说少解证三明”,或有众生不乐好学多闻——所谓“佛法无多字”、“真龙一滴水,遍撒大千界”,佛法不在于文字很多,若能悟到实相,比如禅宗能悟得真心真性,“教外别传,不立文字”,文字很少,对这样根机的众生,不必多闻多学,少解就可以,“三明”是宿命明、天眼明、漏尽明,宿命明是明了自己以及其他众生过去世所有一切状况,天眼明是了知自己以及其他众生将来的一切状况,漏尽明是一切有漏已经断尽,不再轮转。

“或教福慧双除障”,有的众生教导他们福慧双修,来除灭罪障、得证圣果。

“或教禅念坐思量”,或有的众生喜欢禅坐、观念、止观,就教导他们止观等法门。

“种种法门皆解脱”,释迦牟尼佛所说种种教法,如果依法修行,通通可以得到解脱。这些法门都非常尊贵。

不过呢,比如说“多闻得度”,那么,少闻的人就不可以了;“少解证三明”,我等根机不堪;“福慧双除障”,我们也不行;“禅念坐思量”,我等根机亦不堪行。这样种种法门,毕竟罪障深重、无智愚痴之人难得利益。

“无过念佛往西方”,念佛教法亦是释迦牟尼佛所说法门,比较起来,其他法门如果能如实修行,都能解脱,但没有超过念“南无阿弥陀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

念佛法门殊胜在哪里呢?底下说:

“上尽一形至十念”,多到一辈子的念佛,少到临终之前念十句。

“三念五念佛来迎”,或者只念了三声、五声,当下阿弥陀佛率领观音、势至诸大菩萨乘宝莲花前来迎接。“三念五念佛来迎”,非常简单,非常容易,为什么这么简单容易呢?

“直为弥陀弘誓重”,正因为阿弥陀佛因地所发的誓愿至诚殷重、真实不虚。

“致使凡夫念即生”,所以才使得我们凡夫只要念佛,当下决定往生。

念佛法门的殊胜,完全在于弥陀弘誓,这就是法。

在第一段文中,道绰禅师依据《无量寿经》第十八愿来阐释;这第二段文说明:种种法门的解脱无过于念佛,念佛是释迦牟尼佛出世的本意,之所以如此,也是站在阿弥陀佛弘誓愿的角度,核心亦在此。

释迦牟尼佛出世,是愿意多度众生还是愿意少度众生呢?毫无疑问,是要把所有的众生都能度尽。那么,圣道法门是有的众生修学圣道的根机、因缘成熟了,随顺他们的根机而讲的,其他的众生因缘没有成熟,就不能得度了。净土法门是释迦牟尼佛随自己之意,“是我这次来到娑婆世界成佛的根本意愿”,所以,不待他人所请,自己说了这一部《阿弥陀经》,而告诉我们念佛往生。念佛往生,不论你是圣人根机还是凡夫根机,是善人根机还是造恶根机,若念佛者,无一不往生成佛,这当然就能满足释迦牟尼佛出世的悲心,所以是“释迦出世之本意”。

念佛法门能度脱一切众生,而且快速、稳当、万不漏一,不像其他法门,要历劫修行,或者有顿悟法门,而根机不堪。两相比较,净土门才是世尊出世之本意。

我们今天来修学净土法门,就和释迦牟尼佛来到这个世间的本意是一致的,我们懂得释迦牟尼佛来此娑婆成佛的本意。若不修学净土法门,则不知道释迦牟尼佛出世的本意。

前面两文可以说是净土宗的教判,第一条文首先判有圣道门、净土门,第二条文将圣道门、净土门两相比较:圣道门是方便,净土门是释迦佛出世之本意,劝导我们应当选入净土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