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归净土

正归净土

道绰禅师这段文的中心在哪里呢?中心就是“是故《大经》云……”这段文首先分判出圣道与净土两种法门,目的是要说明众生在这个时代不堪修持圣道法门,只有净土法门“可通入路”,最终导归净土。

净土门又有种种修法,道绰禅师没有说到别的,专门以《无量寿经》阿弥陀佛第十八“念佛往生愿”结合《观经》下下品往生来说明:一切造罪凡夫,若念弥陀名号,决定往生,包含一切行善之人,也定得往生,万不漏一。所以,整个净土门的核心就在于弥陀誓愿,以此奠定了基础、订立了规矩。如果我们进入净土门,而不懂得这一点,你心中肯定是慌乱不堪的,你没找到依据和基础,所以不能安心。

标题里说:“立圣道、净土二门,判一代圣教,而舍圣道,正归净土。”但是道绰禅师文中并没有“舍圣道”这样的文字,为什么说“舍圣道”呢?文中虽然没有这样的文字,但是,意思非常明显,“今时难证”、“未有一人得者”,那你不舍,能够解脱吗?佛法的目的是解脱生死,既然“未有一人得者”,很明显的,就是要舍弃圣道法门,修行净土法门。又说“唯有净土一门可通入路”,那当然,以我们这样的根机,圣道法门关闭了,所以,要舍弃圣道,下面又说大乘“曾未措心”、小乘“未有其分”、人天乘“持得者甚稀”,这个也都说明圣道法门不堪修持,最后劝导我们说“何不思量,都无去心?”这叫我们“正归净土”。

为什么说“正归净土”呢?“正”就是正式、完全、纯粹,如果虽然归净土,还对圣道法门牵牵挂挂的,有一点不舍得,那就不叫“正归”,还是在预习阶段。我们很多人学净土门没有“正归”,他也想求生极乐世界,不过他还舍不得《楞严咒》、《大悲咒》、《十小咒》,又不舍得《地藏经》、《金刚经》、《心经》等,对以前的杂行还是蛮有感情的,“因为我读经多少年了,戒定慧、六度万行等……”他不了解圣道法门和净土法门的区别所在,把修行圣道法门的观点和思想带到净土法门里边来,这个就不叫“正归”,这个叫“旁附”,走旁边的小门,没有完全走进来,不纯粹。所以,这里的字眼都是有含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