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道难证
下面先讲圣道,“圣道一种,今时难证”,道绰禅师离现在有一千三四百年,在一千多年以前,大师就说“今时难证”了,何况现在!人的根机更加浅陋。那个时候都难证,现在就更难上加难了。“今时难证”,这就给出结论。相反,往生就很容易,《无量寿经》说:“其国不逆违,自然之所牵。”若论往生,很容易;若论证果,就很难。
或许有人不同意,“只要有根机,我也可以修行,也可以开悟,也可以证果”。道绰禅师举了“二由一证”:两点理由、一个经证。两点理由是从道理上推断,圣道门难以修证;一个经证是以释迦牟尼佛亲口所讲的经典为依据(既然是佛弟子,应当信顺佛教),来证明说:末法时代,圣道难修难证。
哪两个理由呢?“一由去大圣遥远”,即离开本师释迦牟尼佛的时代很遥远。释迦牟尼佛已经涅槃两千五百多年了,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我们如果能够随顺释迦佛的教导来修学佛法,那当然,有佛的加持。 佛在经典里讲,一堂法座下来,多少人得阿那含,多少人得阿罗汉,多少人证无生法忍,等等,好像证悟圣果易如反掌。现在哪有一堂法座下来证果的?一个没有,讲经的法师也没有。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离开释迦牟尼佛的时代太遥远了,一方面众生能够直接蒙受佛力的加持渐渐微弱了,一方面众生的烦恼越来越厚重了。
就好像太阳落山,太阳刚落山,西边的天空还是有亮光,还是一片晚霞;再过一个小时,就渐渐暗淡了,再过一会儿就什么也看不见了。
同样,释迦牟尼佛入灭后五百年,称为正法时代;其后是像法时代,再过后就是末法时代。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我们现在的时代离道绰禅师一千三四百年了,离释迦牟尼佛就更遥远了,真是值得悲叹啊!
“二由理深解微”,圣道法门,若有释迦牟尼佛加持,当然容易修证;若根机猛利,也容易修证。现在离释迦牟尼佛遥远了,根机浅陋了,就不容易修证。同时,圣道法门所讲的教理,比如说“真如实相”等万法之理体,深玄微妙,非常幽深,我们凡夫的心探知不到,不能开悟,这叫“理深”;“解”是领解,“解微”,几乎不能理解。比如《金刚经》说“般若波罗蜜,即非般若波罗蜜,是名般若波罗蜜”,又有一句话,“忍辱波罗蜜,即非忍辱波罗蜜,是名忍辱波罗蜜”,听起来“释迦牟尼佛在讲什么?好像绕口令,翻来覆去地讲?”“是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是众生,即非众生,是名众生……”“众生不是众生?又是众生?”你听起来都不能理解;又说“无人相、无我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你听到后能理解到哪个程度?“无人相”,不是有人吗?“无我相”,不是有我吗?“无众生相”,不是有众生吗?所以叫“理深解微”,你很难理解。就是讲经的法师,他依据经教,可以讲出来,他也只是名词的理解,他内心里边并没有相应,如果相应了,就能破我法二执,那就证阿罗汉、证菩萨无生法忍了,所以,“理深解微”。
圣道修行法门是什么样的原则呢?叫做“解、行、证”,首先对佛法讲的大乘甚深教理能够理解,能够开悟,然后依据自己所理解的来修行,如果连理解都不理解,你怎么修行啊?所以说“悟后起修”,如果没有开悟,你在那里就是盲修瞎练,你悟都没有悟,后面就谈不上了。“依解起行,依行证果”,好,你如法修行,一切烦恼渐次消溶,然后,真心佛性完全显露,这才叫做得证圣果。你第一步理解都达不到,修行就谈不上了,那证果就更不用说了,所以才说“理深解微”、“今时难证”,“难证”,难到什么程度?难到没有。
各位也都读过《心经》,《心经》里面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然后说“不增不减,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你们都会背了,请你们来讲解讲解,来修行修行……“色不异空”,这面墙就是色,“色不异空”当然有很深的道理,简单讲,如果有人能穿墙无碍,或许能讲一点点,因为“色不异空”,这面墙虽然是“色”,色法是物质的、障碍性质的,“空”就是没有障碍的,你能够穿过去,或许能讲一点点,“你看,我就是色不异空,跟空没有区别”。你能做到吗?能做到,那还是一般的神通,还有甚深的道理。所以,圣道门修行不是那么容易的,非常不容易。“不增不减”、“不生不灭”都会讲,什么叫“不生不灭”呢?我看个个都在生灭,人生在世,生老病死,就灭了,烦恼来了,就生起来了;烦恼一去了,又灭了。“不增不减”,工资增加了,高兴坏了;工资减少了,下岗了,可怜了。我们都落在“增减”、“生灭”、“净秽”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