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六、感恩谦敬
佛法如镜,对镜见容,闻法知心。
背向法镜,以为自己贤善,因而高己慢人;
面向法镜,便知其恶无底,深感无地自容。
南无阿弥陀佛,恭贺新禧,千喜万福。
来信敬悉,信中洋溢着一股感恩、谦敬的德光,伸手可掬,可谓净宗行者的楷模,令人欢喜,然而慧净业障深重,福薄慧浅,不堪妄受赞叹。
场有余粟,则鸟呼其群而共啄;野有美草,则鹿呦其类而共食。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也。净宗行人,佛力加持,信光焕发,自然会“随缘开妙法,教众得真情,圣道多辛苦,净土一路平”。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努力将信心的种子遍撒,自然有念佛的花果收成。但持愿心,尽其在我,则弥陀自有安排,得失成败不系胸中。
佛法如镜,对镜见容,闻法知心。背向法镜,以为自己贤善,因而高己慢人;面向法镜,便知其恶无底,深感无地自容。然而我心之恶虽无底,弥陀之力亦无边;信机信法,机法一体,惭愧、欢喜、感恩,“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矣!罪恶有多深,功德便有多大。若如是知,安心开朗,油然而生。卑鄙无耻是我人实相,自己如此,别人何异?所谓“一即一切”。如知既同一丘之貉,便能慈眼相视也。且越知自己之恶机,此心越谦卑柔软,越觉毫无资格计较嫉恨他人。又越知弥陀之法德,体悟弥陀彻底的包容、无限的大爱,便能凡事包容他人、爱护他人。如是信机信法之中,世间美德,亦油然而生矣。
对初闻者不用太急,以宿善各有迟速故,“开池不求月,池成月自来”。
善导大师全集将从《大藏经》中影印寄去,但恐怕看了茫然,不知旨归,最后还是要从《〈观经四帖疏〉纲要》寻找宗旨。
暇时当以念佛为事,心中妄念不顾也,任其自来自去;信念之中,自有一番佳味。
二○○○年二月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