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名本愿之义

称名本愿之义

此即是善导大师于《法事赞》所云:

人天善恶,皆得往生;

到彼无殊,齐同不退。

“人天善恶”四个字代表所有的众生。念佛的话,个个都能往生。到了极乐净土,没有差别,所谓品位,是这个世界讲的,到了净土呢,善导大师说“到彼无殊”,共同证得不退转。

又《选择集》第六章云:

凡四十八愿皆虽本愿,殊以念佛为往生规。

虽然四十八愿都称为本愿,但是特别以念佛作为往生的核心、规矩、法度。

又云:

四十八愿中,唯以念佛往生愿而为本愿中王也,是以释迦慈悲,特以此经止住百岁也。

这是解释《无量寿经》“特留此经之文”,释迦牟尼佛说:“当来之世,经道灭尽,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经,止住百岁。”特别把这部《无量寿经》留下来,为什么留《无量寿经》,别的经不留下来呢?法然上人这样解释:因为《无量寿经》讲四十八大愿,以念佛为本愿中王,因为念佛的缘故,释迦牟尼佛慈悲特留,以度万年之后法灭的众生,别的教法留下来,也不能度,因为众生无法修习了。

此“称名本愿”之义,存觉上人于《六要钞》简洁扼要明快地解释说:

称佛名号,得往生益,是佛本愿。

如此信之,是名至心、信乐、欲生。

存觉上人明快地解释说: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可以得到往生的利益,这就是佛的本愿,能够这样的信受,这个叫做“至心、信乐、欲生”。

第十八愿说“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有人就在“至心、信乐、欲生”这方面绕弯子,绕不出来,说:“怎么叫至心?怎么叫信乐?怎么叫欲生?”这里很简单地解释说:念名号决定往生净土,能这样相信而来念佛的话,就叫“至心、信乐、欲生”——没有怀疑,愿意往生净土,来念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