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以称名为本愿
何以阿弥陀佛以称名为本愿,不以其他诸行为本愿?此法然上人于其《选择集》之第三“本愿章”有很简要的解说:
弥陀如来法藏比丘之昔,被催平等慈悲,为普摄于一切,不以造像起塔等诸行为往生本愿,唯以称名念佛一行为其本愿也。
“平等慈悲”故,“普摄一切”故。
为什么选择称名一行为本愿呢?法然上人在《选择集》里边有简要的解说:阿弥陀佛在当初作为法藏菩萨的时候,内心被平等的慈悲所催动,为了普度众生,不以念佛之外其他的所有行业作为往生本愿,唯以称名念佛一行为其本愿。为什么以称名为本愿?因为要平等慈悲,要普摄一切。想一想,如果以别的行法,比如说以诵经为往生行法,“十方众生要诵经来往生净土”,这个就不能称为“平等慈悲”了,为什么呢?因为有的人识字,可以诵经,有的人不识字,不能诵经;有的地方有经书流通,可以诵经,有的地方经书不流通,那就没法诵经了,这样就不是平等慈悲了,就有限制了,也不能普摄一切,为什么呢?不能诵经的人,就不能被摄取了,因为诵经才能往生啊。
可是,以称名念佛,就可以达至平等慈悲,任何人都可以称念,也能普摄一切众生,任何人都可以得利益。
不论缁素贤愚、善恶净秽、男女老少、贫富贵贱,亦即不论任何人,只要“一向专称弥陀佛名”, 皆得平等往生报土,同证无量光寿。
“缁”是出家人,“素”是在家人,“贤”是贤善、有智慧,“愚”是愚恶、没智慧,不论出家人、在家人,不论贤善、愚恶,不论善人,不论恶人,不论男女老少,不论贫富贵贱,也就是前面慈愍大师所讲的:“不简贫穷将富贵,不简下智与高才,不简多闻持净戒,不简破戒罪根深,但使回心多念佛,能令瓦砾变成金。”也就是不论何人,只要一向专称弥陀佛名——这是任何人都做得到的啦!都可以平等往生极乐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