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四法

看病四法

——接受他,询问他,安慰他,化解他

病即是人

1.病即是人,有神,有灵,有情感,有意志,有智慧,有慈悲;须尊重,须敬畏,须顺从,须感恩。不能玩忽、忤逆。

2.病非无知无识,可随便处置,甚至视为有害毒素,随便绝杀。

3.杀病即是杀生,必然伤己。

4.病乃不和之兆、近死之象,最须和,最忌杀。(杀物命以适己,是杀他;种种不良情绪,是杀自;对照顾自己的亲友发怒生怨,是杀亲。视病为毒,以种种手段欲绝杀之,杀伤天地仁心,干犯阎罗使者。)

(一)接受他

1.病非常人,他不会误撞门庭,他来了,人要小心奉事。

2.病是天地训诫,仁爱至极,能不敬顺奉行吗?先,天地行无言之教示,人不悟;然后行圣人有言之教示,人不遵;又以种种不如意而逆之,人不悔;又示种种征兆以警之,人不觉,愚痴暗钝,刚强难化,愈行愈远。天地为爱其子,不得已特遣病师登门,耳提面命,坐宅教化,仁爱无加也。如父母爱子,先身教,后言教,乃至施顽逆以藤条者,爱之深乃责之切也。而人至此尚不觉,病来无不生厌嫌之心,是厌嫌天地之大仁大爱也。

3.病是阎罗使者,威严无比,可以忤逆干犯吗?大病者,阎王之上使,而凡夫之人不知束心悔过、敦品励德,而反起心欲斩杀之,愚狂之甚也!

4.佛言:病是自业招感,德有亏,行有损,故致病。欲愈病,德业为根本,医疗为助缘。

5.心悦诚服接受者,为上;心平气和接受者,为次;勉为其难接受者,为下。

(二)询问他

1.用心问,问于心:是谁?为何目的?有何教命?

2.凡疑难怪症、重急危病,多属亏负众生,即佛家所谓业障;故来者即是怨家债主,若不满足,绝不离开。

3.若四大违和、五行失序、阴阳不调,即医家所谓疾病;故来者即是天地信使,但只听命,法于自然,即阴阳和、天地悦,病去人康。

4.人皆有业障,人皆违自然。业障不知忏悔化解,即现为疾病凶灾;疾病不善护理调养,即招感业障。故一般所谓病,往往是业、疾交缠,故当德、医并行。

(三)安慰他

1.对债主,当知错、惭愧、忏悔为安慰。

2.对信使,以知错、敬顺、感恩为安慰。

3.生病就是我们有错。

(四)化解他

1.对债主,给他功德,乃至性命,一心念佛,只求往生,不求病好。

2.对信使,平衡身体阴阳,重新检视人生。

3.不论何病,皆当念佛、吃素,以淡泊之心,顺自然之道。念佛修德,从医调养。若此不效,是命当终,毫无遗憾。若行斩杀,必定激化矛盾,小病转为大灾,缓病变成速死,从错入错,从苦入苦,遗憾无穷,后悔莫及。

4.转被动为主动,无求无惧。以病为师,但求无愧于心,不求无病于身。

(五)感恩他

1.病是人生重要一课,是人生之良导,让我们重新审视人生、觉悟人生。

2.佛陀开示生老病死苦。

3.病是天地之陶炉,令高慢的人谦卑,桀傲的人柔顺,愚者智,暴者慈。

4.由己之病,怜天下一切人之病;自愿离苦,愿天下一切人离苦。

5.以病为契机,以病为良缘,一心念佛,同生西方,免生老病死无明大病,获无量光寿坚固法身。

6.待晓天之商客,闻鸡鸣则喜;愿净土之行人,得病患偏乐。

(六)破常途之疑

1.病之初来,如在门庭,暴力赶之,则趋中庭,再入里屋。

2.或自损家具器物,失财伤身,而病亦离,已得满足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