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 问:我们往生极乐世界之后,要等多久才能蒙佛授记?
答:我们这个法门不是往生极乐世界才授记,是现在生命还存在的当下就已经得到阿弥陀佛的授记了,而且与诸大菩萨平等得到阿弥陀佛的授记。释迦牟尼佛在《大经》中说“次如弥勒”,就已经授记和弥勒菩萨一样了。《观经》中形容念佛人是芬陀利花,赞叹念佛人和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是同位格,这也是一种授记。这方面,我在《念佛感应录》第一集《序文》的最后有一首偈语:
望佛本愿,意在众生,
一向专称,弥陀佛名。
称名必生,是佛本愿,
如是信知,一向称念,
如是之人,为最上根,
佛光摄取,已得往生。
大经授记,次如弥勒,
观经赞言,芬陀利华。
仙丹一粒,变铁成金,
念佛一法,超凡入圣。
“望佛本愿,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这是宗祖善导大师说的。
“称名必生,是佛本愿”,我们只要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定往生极乐世界,因为这是阿弥陀佛的本愿。第十八愿言“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阿弥陀佛既然已证得正觉,所以十方众生只要念佛,就必定往生,这是如是因、如是果的必然道理。
“如是信知,一向称念”,我们如果这样相信,此后就这样称念,依教奉行。
“如是之人,为最上根”,这样的人就是最上等根器的人,不管他认不认识字,有没有智慧,有否深入经藏,只要根据这样去做,甚至第十八愿的内容都不了解,他就是这样做,这样的人就是最上根的人。
“佛光摄取,已得往生”,阿弥陀佛是摄取佛,这样的人就已经在阿弥陀佛的光明摄取之中,阿弥陀佛摄取不舍,所以不是等到他断气的时候才往生决定,是现在就往生决定了。
“大经授记,次如弥勒”,《大经》就是《无量寿经》,《大经》中释迦牟尼佛就已经预先为他授记,授记他次如弥勒,将来跟弥勒菩萨一样,弥勒将来成佛,我们将来也一样成佛,因为到极乐世界的众生全都是一生就成佛。
“观经赞言,芬陀利华”,释迦牟尼佛在《观经》中赞叹念佛人是芬陀利花。芬陀利花就是莲花,世间人以芬陀利花来赞叹佛,佛也用这种赞誉来赞叹念佛的人,这也说明念佛的人决定成佛。
“仙丹一粒,变铁成金”,我们本来就是一堆破铜烂铁,全是贪瞋痴具足的凡夫。凡夫,不是善就是恶,不是恶就是善,都在六道中来来去去。什么方法才能让六道的凡夫超凡入圣、进入成佛的境界呢?不是靠我们本身修行的功德,是靠念佛。就像铁,再怎样也没办法变成金,要变成金就要靠仙丹;凡夫再怎样也是充满贪瞋痴,没办法超凡入圣,所以只能完全依靠这句佛号。
问:在大乘佛教中,净土法门是属于权教还是圆教?
答:所谓“藏、通、别、圆”,“圆教”就是圆满、究竟的,至于“藏、通、别”就是方便、权巧,也就是还未达到究竟圆满,比如小乘就是还未达到圆满。大乘中也有“权教”和“圆教”,“权教”就是权巧方便——引导你到半途,累了让你休息,等休息完有精神了,再继续引导你上路。到半途让你休息的法门就是权巧方便,继续走到究竟的才叫做圆满的。天台宗将佛法分大乘、小乘,大乘中又分权教、圆教,所以叫“藏、通、别、圆”。净土法门是“圆教”,是圆中之顿教,是圆中之圆、顿中之顿。
问:要怎样回向才如法?
答:“回向”重要的是要有虔诚心,你有没有虔诚心,阿弥陀佛都知道。若你有虔诚的心,将虔诚的心愿表达出来,这样就是回向。回向得如何,不是依会不会念文句来断定,虔诚的心最重要。
我们每一本书后面都印有《回向偈》——“愿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同发菩提心,往生安乐国”。如果家里有特别的人需要回向,可以说“愿以此功德,回向给某某人”,然后再说“平等施一切,同发菩提心,往生安乐国”。有时候我们没办法表达得很完整,那没关系,阿弥陀佛都知道,功效一样。
问:念佛有没有什么禁忌?是不是一定要拿念珠来念佛?
答:我们念佛没有任何禁忌。念珠是用来计算数目的。有的人没有计算数目,是因为他平常念佛已经成为习惯,不管到哪里、做什么,都在念佛,念佛已成为习惯,所以就没有用念珠。但是初学的人最好还是每天固定一个数目,用念珠来计算,念一句拨一颗,或念五句拨一颗,或念十句拨一颗。如念五句拨一颗,念完一串就是五百句,念十句拨一颗,念完一串就是一千句。
问:释尊开示净土三经是在什么时候?顺序先后呢?
答:如果从教理的展开顺序来看,先讲《大经》,然后讲《观经》,最后讲《小经》。讲《观经》的时候,刚好是释迦牟尼佛讲《法华经》的时候,因为讲《法华经》的时候,遇到频婆娑罗王皇宫出事,韦提希夫人在深宫遥忆释迦牟尼佛,所以释迦牟尼佛临时停下了法华会座,来跟她讲《观经》的内容。那个时候大约是《大经》内容讲完不久,至于是什么时间,不能确定,但是大概是那个时间,所以才会说“一代圣教结归念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