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诸境界 不生忧喜
近来修行者,多多著魔,皆由以躁妄心,冀胜境界。勿道其境是魔,即其境的是胜境,一生贪著欢喜等心,则便受损不受益矣,况其境未必的确是胜境乎?倘其人有涵养,无躁妄心,无贪著心,见诸境界,直同未见。既不生欢喜贪著,又不生恐怖惊疑。勿道胜境现有益,即魔境现亦有益。何以故?以不被魔转,即能上进故。
(增广上 复何慧昭居士书)
【注】“八触”者:即将得初禅定时,身中所生之八种感触:一动触,身起颤动之象。二痒触,身体发痒,如无置身处。三轻触,身轻如云,有飞行之感。四重触,身重如山,不能稍动。五冷触,身冷如冰。六暖触,身热如火。七涩触,身涩如木皮。八滑触,身滑如乳。
“六妙”者:亦称六妙门,即天台所立六种禅观:数息门、随息门、止门、观门、还门、净门。
学净土者,注重在信愿行,不在于禅定之境,于所谓的八触与六妙,不须注意,不须用心,即使有亦当视为平常。见诸境界,直同未见,不生贪著,不生恐怖,只管念佛,自然无事,不被境迷,不入魔境。
于诸境界 不生忧喜
凡修行人,要心有主宰。见好境界,不生欢喜,见不好境界,不生畏惧。能如是,则所见境界,皆作助道之缘,否则皆作障道之缘。 (续编上 复杨佛典居士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