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信愿行 三法为宗
修持净土念佛法门,当以信愿行为宗。
信者:当笃信佛力。弥陀如来在因地中,发四十八愿,愿愿度生,中有“念我名号,不生我国,誓不成佛”。今者因圆果满,故“我今念佛,必得往生”。
次信佛力慈悲,摄受众生,如母忆子。子若忆母,如母忆时,定蒙接引。
次信净土法门,如永明禅师四料简所言,较诸余法,其间大小、难易、得失,迥然不同。虽有余师称赞余法,不为所动,乃至诸佛现前劝慰,令修余法,亦不退转,此乃真所谓信也。
愿者:愿以此生誓往西方。不取多生修习,于秽土中头出头没,从迷入迷。复愿既生西方,回至娑婆,度脱一切众生。
行者:真实依教起行。大势至《念佛圆通章》云:“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则知念佛之法,当都摄六根。都摄六根之前,尤当先摄二三根。二三根者,何也?即耳、口、心是也。将“南无阿弥陀佛”六字,一句一句,一字一字,口中念得明明白白,心中念得明明白白,耳里听得明明白白。稍有不分明处,即是不真切而有妄想。只念不听,易生妄想。 (三编下 净土法门说要)
此法门以信愿行三法为宗:
信:则信我此世界是苦,信极乐世界是乐;信我是业力凡夫,决定不能仗自力,断惑证真,了生脱死;信阿弥陀佛,有大誓愿。若有众生,念佛名号,求生佛国,其人临命终时,佛必垂慈接引,令生西方。
愿:则愿速出离此苦世界,愿速往生彼乐世界。
行:则至诚恳切,常念“南无阿弥陀佛”,时时刻刻,无令暂忘。朝暮于佛前礼拜持诵,随自身闲忙,立一课程。此外,则行住坐卧,及做不用心的事,均好念。
(续编上 一函遍复民国二十一年)
【注】 此节正明净土修学宗旨:信愿持名。学修净土,首须明此,方不迷失方向,错认归路。
净土经论甚多,所宗不一,最易惑人。集净土大成之善导大师,将净土宗分判为二:要门、弘愿门,二门宗旨不同,要门为诸行回向,弘愿即念佛往生。如此细判,致使分际显明。所谓信愿称名,即如善导大师所判之“弘愿门”也。其《观经疏》云:
言弘愿者,如《大经》说:一切善恶凡夫得生者,莫不皆乘阿弥陀佛大愿业力为增上缘也。
通观三经,修诸行业,一一回向,皆得往生。然“佛光普照,唯摄念佛”,故净土宗旨,不在诸行回向,唯在信愿称名。净土正依之《观经》虽开十三定观、三福散善,原为善应群机,摄归念佛而设。其宗旨大显于流通之文,故善导《观经疏》结释流通分“佛告阿难:汝好持是语。持是语者,即是持无量寿佛名”之文言:
上来虽说定散两门之益;
望佛本愿,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
此为善导大师要弘废立之文,明《观经》宗旨,亦显净宗法要,与《大经》、《小经》合为一辙,三经共明念佛往生之理以此至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