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摄互融 同主称名

互摄互融 同主称名

《无量寿》、《观经》、《弥陀》,虽文相不同,而义意则互融耳。佛为九法界众生说,吾人何可不自量,而专主于最胜者观乎?丈六八尺,佛已为我辈说过矣。下品将堕地狱之前,大开持名之法,是《观经》仍以持名为最要之行。《无量寿》详说佛誓及与净相,是为依小本修者之要诀。由有此二经,则知小本之文,但撮要耳。是知虽依小本,不得以二本作不关紧要而忽之。至于修时,果真至诚,于一瞻一礼一称名,皆可消无量罪,增无量福,非一定须作么修方可耳。 (续编上 复济善大师书)

【注】三经看似各别,实则互摄互融,交相发挥念佛宗旨。《大经》正明,《观经》巧说,《弥陀经》直说,无不以弥陀本愿为旨归,以称名念佛为最要之行。三经同主称名之义,善导和尚言之最为明确,其《观经疏》云:

如《无量寿经》四十八愿中,唯明专念弥陀名号得生。

又如《弥陀经》中,一日七日专念弥陀名号得生;又十方恒沙诸佛证诚不虚也。

又此经定散文中,唯标专念名号得生。

“唯明、唯标、专念”等义,于三经同主念佛开显至极。《观经》虽初开三福九品之散善、十三定观之定善,而流通文中,特别付嘱称名一行:

佛告阿难:汝好持是语。

持是语者,即是持无量寿佛名。

此即《观经》宗旨所在,善导大师依此而结示一经宗要云:

上来虽说定散两门之益,

望佛本愿,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

此为《观经》结归,亦为三经要旨,净宗眼目。明乎此,则知三经发挥虽异,归宗是一,所谓“一向专念无量寿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