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为示弥陀名号摄三严二身
实相身、为物身”重在说明:弥陀名号具含二身之义,为令称名如实修行。
法性法身、方便法身”重在说明三严成就,二种清净,由本法藏菩萨愿心庄严。对照可知:二种法身摄归一句名号;
一句名号由本法藏愿力所成,总摄三种庄严,二种清净。
所谓“一法” “清净” “真实智慧无为法身” ,归极于一句“南无阿弥陀佛” 。然则,为明其性,说为“一法” ;
为明其相,说为“清净” 。直示佛智之体为“真实智慧无为法身” ,显现佛智之用为“南无阿弥陀佛”名。摄广入略,即通三严入一法、通一法入清净、通清净入法身 (真实智慧无为法身) 、通法身入佛名;
以略摄广,即佛名摄法身,乃至摄佛土、佛、菩萨三种庄严。其间相入相摄,无碍自在,乃由因中愿心庄严,果成二种法身。为明此义,故说二种法身。
善导大师《观经疏》 “释名门”以一阿弥陀佛名含念佛、观佛两种三昧,既为所称之名,亦为所观之境;
于此可见其理论渊源。
称名如实修行相应故,念佛三昧为宗。观知一佛名俱摄依正二种清净、无量庄严故,观佛三昧为宗。弥陀名号,愿力所成,摄尽三严功德故,观佛入于念佛。
比对第十八愿愿文,由“欲生我国”成就三严之净土,由“乃至十念”成就二身之佛名,由“若不生者”成就方便法身、为物身,由“不取正觉”成就法性法身、实相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