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毗婆舍那易行

(二)毗婆舍那易行

《往生论注》言:

“毗婆舍那”云“观”者,亦有二义:

一者,在此作想,观彼三种庄严功德。此功德如实故,修行者亦得如实功德。如实功德者,决定得生彼土。

二者,一得生彼净土,即见阿弥陀佛。未证净心菩萨,毕竟得证平等法身,与净心菩萨,与上地菩萨,毕竟同得寂灭平等。是故言“欲如实修行毗婆舍那故” 。

一般奢摩他、毗婆舍那如实修行,皆是从能修之行者方面而言,如此则无明障重的下劣凡夫绝对不可能;

今昙鸾大师探求论主之意,立于“佛本愿力”的立场,以“如来如实功德”能令行者“止一切恶” “得如实功德”而解释之,则当下成为我等可行之法。

所谓“欲如实修行奢摩他故” “欲如实修行毗婆舍那故” ,所包含的意义是:下劣凡夫,如果想要如实修行奢摩他的话,必须一心专念彼佛,愿生彼国;

如果想要如实修行毗婆舍那,必须观察彼佛国土功德。除此之外,没有如实修行。也就是说,凡夫不可能有如实修行、如实功德,而皆来自于所念之佛、所愿之土、所观之佛菩萨国土功德。

五念门之观察门,若如《观经》之定善观,则偈颂当按定善十三观之次第,长行也当说明如何作观,然而并非如此,故知此“观”并不限于定善作观;

按《往生论》 ,只是“观彼世界相” “观佛本愿力”之观。彼世界是何等相?真实功德相!乃举三严二十九种,一一皆是真实功德相,胜过三界道。彼佛是何本愿?有何力用?此三严二十九种功德,皆彼佛愿心成就,目的在救度三界流转凡夫,能令遇无空过,速满功德。故《往生论》所谓“观”不过是:听闻如此清净庄严之净土,知其为彼佛救度我等所成就之处所,因而欣喜归命。

《往生论》说“云何观?云何生信心? ” 《往生论注》明“起观生信” , “观此十七种庄严成就,能生真实净信,必定得生彼安乐佛土” ,即同《大经》 “闻其名号,信心欢喜” 。略收为一句佛名,广开即三严二十九种功德。

《往生论注》上卷一一比较三界流转暗宅有漏无穷之相,探究彼佛成就此毕竟安乐净土之因中愿心,亦即“观知彼佛之本愿” ;

下卷一一显明彼佛愿心成就,救度、利益众生不可思议之力用,亦即“观知彼佛本愿之力” 。可知“佛本愿力”为三严二十九种功德之因中出发点与果上结归处;

所谓“观” ,即是观知彼佛如是本愿力 (名号) 而生信,广略相入,观、闻同功。

故不论是《往生论》还是《往生论注》 ,皆未着墨于教人如何修习止观,只是一味歌赞彼佛国土庄严功德,胜过三界,令人欣慕,显明此庄严功德乃是彼佛愿心成就,能令流转凡夫遇无空过,发人归命;

但能称名,如彼名义 (欣喜净土庄严,归命佛力救度) ,即成如实修行,乘佛愿力,必得往生,导人正行。

诚然,无有过于此佛力之易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