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念佛时,你在念甚

关于念佛的时间与数量,我佛我祖都未作过硬性规定,佛在《大经》中只说了一个总原则:乃至十念。宗祖释为“上尽百年,下至一声”,涵盖了平生到临终的一切众生。《观经》中也只劝我们好好持名,《小经》也只劝“执持名号”,宗祖释为念念不舍、相续念佛,仍未给出一个定数,倒是有一处提到每日念一万以上,“皆是上品上生人”。

佛祖慈悲末代凡夫,讲经说法总是兼顾一切根机,所以才会给我们留足弹性空间,让我们摸着真信切愿的心来衡量自己的根机,然后去落实行持。总之,大意是:一发心以后,誓毕此生,尽心尽力,一向专称,无有退转,唯以净土为期。

可我们这些平生之辈,生逢物质高度繁荣的科技时代,养家糊口之余,闲暇时光越来越多,生活越来越方便,试问一天到晚,你真有尽心尽力地相续念佛吗?不念佛时,你在念啥?

不念佛时,你多半在念五欲:财、色、名、食、睡。有时念着怎样发更大的财,或赚更多的钱;有时念着和亲密的人寻欢作乐,或对帅哥美女想入非非;有时念着收获更大的名声,或博得朋友圈更多的点赞;有时念着今晚上哪儿吃一顿大餐,或随时随地品尝美味零食;有时念着睡个懒觉或做一场美梦…..这五欲快乐的诱惑,任谁抵挡得住!宗祖慨叹说,这个世界总体都是浊恶的,没有一处值得贪恋,只因这些幻相太过于逼真,彻头彻尾迷惑了一切愚痴凡夫,其实我们都是在“饮苦食毒”!请问,你念这“地狱五条根”之时,可还记得你的真信切愿,你的尽心尽力?

不念佛时,你肯定在念六尘:色、声、香、味、触、法。老子说:“五色令人眼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这“五色”是指一切美丽的外境,令你眼花缭乱;“五音“指一切美妙的声音,令你沉迷陶醉;“五味”指一切美好的口味或香味,令你念念不忘;“触尘”是指一切给你带来触感的人与物;“法尘”是指一切信息、知识、见解等精神产物。追逐这六尘,只会“令人心发狂”,只会妨害你的专称之行,宗祖诫叹说:“随对六根,贪瞋竞起。”我们烦恼凡夫这与生俱来的六根器官,随便对上六尘的哪一尘,都会不由自主地竞相起贪生瞋,好的顺的贪欣不已,坏的逆的瞋怨不止。请问,你念这“令你心发狂”的六尘之时,可还记得你的真信切愿,你的尽心尽力?

不念佛时,你无疑在念妄想。古德说我们浊世众生“直至临终,犹是一向妄念凡夫”,唯独这一声佛号是正念,其余通通是妄想杂念,所谓“你有你的计划,无常另有计划”,我们的妄想通通都会落空。而我们一向专称佛号,就是以“一念替万念”,这“万念”的妄想,如《经》中说“一人一日中,八亿四千念,念念之所为,皆是三涂业”,请问,你是想念念造下三涂罪业,还是想“正念专称无量寿,声声连注罪皆除”啊?

当然,话虽这么说,我们烦恼凡夫常常身不由己,有心无力,或被俗缘琐事牵绊打断,或因外部诱惑、内心逼恼而一时中止,或因精神、体力、中气不足而难以为继,或因念得乏味、无聊、排斥而寻求调剂,等等等等,无奈之下,无可厚非,所以佛祖才不给我们作任何硬性规定,只怕一定就把你定退定跑了,反而把主动权交到我们手上,由我们摸着自己的真信切愿看着办。所以,我对你啰嗦这么多,也并不是想限制你的自主念佛想限制你的自主念佛权,而只是想分享几点你可能忽视或无视的真相!

祖师说:“世、出世间思维遍,不念弥陀更念谁?”今天,我也带你身外心内“思维遍”了,请问,我们不念弥陀更念甚!唯愿早日狂心顿歇,偷心死尽,妄想打住,老实专念:南无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