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链接
智随法师文
我们看看印光大师对会集的态度,《印光大师文钞》里面讲到对魏源居士及王龙舒会集本的说法,因为印光大师见过早期的几个版本,可能没见过夏莲居的会集本。
从会集的内容看,印光大师明确提到了他们的不足,早期的几个版本都有不足的地方,都对经文有错解经意、上下失次的地方。
但是,印光大师不主张会集还不仅仅是从这个角度考虑的,不完全是说内容好不好的问题。如果只是内容好不好的问题,后人如果会集得更好,是不是就可以流通、可以提倡呢?印光大师依然不提倡。
印光大师讲会集佛经有两大过失:
第一,“开启妄改佛经之端”。
如果去会集佛经,就开启了随便哪一个人都可以改佛经的行为,这就开了一个不好的端序。因为夏莲居会集了,我也可以会集一个,你也可以发心会集一个。如果发展下去,佛经就会让人随意篡改了。就会形成一个极不好的风气,大家可以随意去改变佛经。
所以,印光大师非常反对这一点——妄改佛经,随意地去改变佛经。
第二,“让辟佛之流,谓佛经为后人编造。”
世间有些反对佛法的人,一看会集本他就找到反对理由了,说佛经不是从印度来的,佛经不是佛说的,是后来人编的。这样佛经的诚信度,佛经的可靠性就大打折扣了。比如人家看了夏莲居的会集本就会说,这本经是夏莲居会集的,也不是佛说的。诽谤佛法的人,就找到了借口诽谤佛法。
这两个原因是对佛经流传影响最大的,至于会集的内容如何,则是从法义的角度来看,是对佛教内部的影响。
我们看会集现象,一方面个人只是站在自己修学、理解的立场来综合几个版本,有自己的主观性;另一方面从一个法门的理论依据来讲,自有其不足的地方。
站在整个佛法的流传来看,无论对内对外,佛经都要保持它的权威性,所以印光大师不主张会集,不管会集的好坏,他都不主张。他甚至讲过几句很不客气的话,就是“既有原译,何故无事生事”。既然有原译本,何必无事生事呢?他讲魏源居士“胆大心粗,不足为法”,就是说魏源居士在会集时,胆大心粗,不值得我们去效仿。
我们对这些有了解之后,要明白学习佛法要严谨,要慎重,依原译本为参考、为依据。对于会集本,没有接触过的人不用再去接触;已经接触过的人,对净土法门有信仰了,已经达到它的效果了,然后就要回过来看原译本,回归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