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寿经》“五恶之诫”章读后感

《无量寿经》“五恶之诫”章读后感
《无量寿经》有五恶之诫一章,也即详说五恶、五痛、五烧一 段文字,在其中,世尊举说众生不仁、不义、不礼、不智、不信之 五恶相状,又细数五恶转为五痛、五痛转为五烧之惨象,篇幅之 长,绝不亚于经文前面举说极乐世界之快乐与美好,世尊诚然不 厌其烦!
过去每读到此一章,便觉颇失耐心,读之心既不明快,又多难 词僻句,梗遏喉舌,心思佛究竟有何必要此负面内容说的如此之 繁细、冗长?
昨晚读之,却忽然生出诸多感慨,猛觉世尊确然大有深意在焉。
兹试举几端,诸位高明方家看看是否有些许道理。
■ 壹
今以此五恶、五痛、五烧,对比前极乐世界“皆积众善,无毛 发之恶”、“尚无恶道之名,何况有实”,也即娑婆之恶对极乐之善, 娑婆之痛对极乐之安,娑婆之烧对极乐之乐,如是苦乐之殊,浊净 二道,判然在目,以此策励众生,当厌离娑婆,欣求极乐,“厌,则 娑婆永隔,欣,则极乐常居”,慎勿内心摇摆,举棋不定。
■ 贰
五恶、五痛、五烧与《阿弥陀经》中之“五浊恶世”乃呼应一 气。五恶、五痛、五烧着眼于个体,五浊则着眼在全局。正因恶、 痛、烧遍满娑婆,故而说娑婆是“五浊之世界”。
■ 叁
五恶、五痛、五烧乃娑婆世界每一个众生的真实写照。
任何一个人的心中都藏有五恶种子。显示于外的良善、表面 的安详平静都难以掩饰佛眼中的当下之恶、眼前之痛、未来之烧。 文中列举之文文句句,完完全全是我们内心的真实写照,是一面 面镜子,镜子里面有你,有我,也有他。
如是娑婆众生当自审根机,在心中深深树立机之深信,进而 仰靠弥陀之救度。
文中说“独作诸善,不为众恶”之文句实乃就俗谛而言,属于一 时劝慰而已,佛真实目的在于劝谕行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
■ 肆
五恶为因,五痛、五烧为果。五痛为花报,五烧为实报,此皆 显示因果之必然性、精准性与复杂性。如经文中说“天地之间,自 然有是”。反之,为五善、得五乐,亦是自然。又,观现世花报之轻 重,可知未来实报之深浅。如是引导后之一切众生,审现世一形之 苦恼,预知未来世之大患,由此速入净土之门,勿可心存犹疑。
■ 伍
《无量寿经》乃佛经中最后一部灭者,将通于八千年后法灭之 时。当法灭之时,佛所举五恶、五痛,谅可预见乃普遍之事实与现
象。当彼之时,佛于此经中所说,可说触目即是,绝无出万年之前 佛所预见,对于彼时烦恼厚重已极之众生,如此也算证信无伪了!
另有几点感悟片言:
●从恶到痛,从痛到烧,简单几个字,描绘了娑婆世界从人 到地狱的笔直路线。若心恶时,当思身将痛;若身痛时,当念神将 烧。智者知痛即当思念佛,念佛方可免神烧。
●仁义礼智信,乃儒家五常,违此五常,便是五恶,便生五 痛,便入五烧。无奈,孔子并挡不住芸芸众生堕往地狱之路。古往 今来,世间永远是圣者稀,庸者多,幸有如来“横截五恶道,恶道 自然闭”之往生大法。
●佛眼洞明幽微,世界一切之恶,无出此篇,读之,历历在 目,如同明镜,各人自可对号入座,就怕读的人不认账。
●佛才说完五恶、五痛、五烧之语,立即请阿难面西礼无量 寿佛,当下与会大众皆见阿弥陀佛,佛这样的说法,是要给一切 “恶、痛、烧”之人以希望。恶者,恶不能障;痛者,佛光慰抚;烧 者,火化清凉。
●佛哀众生,诚然甚于父母念子,尽管皆是一群恶子,佛亦了 解每一恶子通身之恶,然仍不放弃之。
●佛在历数每一恶、痛、烧之后,都说“譬如大火,焚烧人 身”,诚然《法华经》中“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悉满,甚可怖 畏”一句之注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