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福的方生

惜福的方生

我认识方生的时候,他已经是个名满商界的成功人士了。曾有媒体揣测他的资产过亿,说光是他的私家轿车就有五辆之多,至于别墅在香港和北京各有两套……所以当我应约去方生家里做客时,发现那儿只是一个普通的住宅社区,尤其是当我发现方生的家是在没有电梯的五楼上时,我很惊讶,几乎以为自己找错了地方,这些现实和我想像中的有钱人是多么的不同。

是方生给我开的门,笑呵呵地请我进门——那门也是普通的乳白色的木门,连防盗门都没装。待进到屋里,也不是我想像中的豪华装修,只是简单地刷了白墙壁、铺了木地板。里面的家具也都是很实用的中式家具。方生说,那些还都是结婚时老婆的陪嫁——结实得很,再用个二三十年也不会有问题。

在客厅里,我见到了方生的母亲,那是个七十多岁的老太太,面目和善,正在择菜。我四下环顾了一遍,没有发现保姆的身影,于是轻轻地问了方生一句:“怎么没请个人帮忙啊?”

方生故做无奈地摇了摇头说:“我妈不让,她最喜欢我们自己烧的饭菜。”

“可你们平时那么多事情,有时间吗?”我有些不解。

方生说:“平时都是我老婆烧,她上下班有规律,我只是抽时间帮帮忙、打打杂。”

正说着话,方生的太太赵珍提着一大包东西进了门,脸上热得红扑扑的。方生赶紧上前去接过东西,然后体贴地递上一杯凉开水,并打开风扇。我注意到客厅的一角摆着一台柜式空调,但是并没有开。方生笑言,如果不是特别热,家里是不会开空调的,尔后又开玩笑说:“咱这也是为了节约用电,替国家分担点儿用电压力。”

赵珍和我们说了一会儿话之后,就起身去厨房张罗午饭。我也是个闲不住的人,哪好意思坐在那里等着饭来张口,于是就跟去厨房帮忙淘米、洗菜。正当我要把淘米水倒掉时,赵珍敏捷的递过来一个水桶,示意我把水倒在里面,说是留着浇花用。我说:“你们家还缺这点浇花的水啊?”赵珍笑了笑说:“淘米水浇花很有营养的,洗菜水里没有放洗洁精其实挺干净的,倒掉了有点可惜,咱们国家不是水资源紧缺吗,还是能省一点是一点。”听了她的话,我这个平时也很注意节约的人,想到自己洗两个苹果就要倒掉一盆水的行为,不由得有些脸红起来。

正在吃饭的时候,方生的女儿接到一个电话,匆匆扒了几口饭菜就急急往外去了。原来是她的一个朋友约她一起去人才市场参加招聘会,怕去晚了会找不到好的工作单位。我惊奇的看了一眼方生,以他那么大的公司,怎么会找不到一个合适自己女儿的工作?

方生说:“工作岗位当然有,不过能不能应聘得上那是她自己的事情,我们都希望她能到外面的世界去闯一闯,证明一下她的能力。”

赵珍点了点头表示同意,说:“当年,我们也都是自己找的工作,谁也没靠。”

他们这样,我很理解,毕竟父母给的再多,也不如自己打拼来得永久和可靠。可是再想到自己平时对女儿百般呵护,却是有些太过了,倒也应当多给她一些锻炼的机会。

方生的母亲这会儿吃完了碗里的饭,赵珍要给她添饭,但是老太太拒绝了,她把方生女儿碗里没吃完的饭菜倒进了自己的碗里,一边还不满地说:“这孩子,啥时才能知道不糟蹋粮食!”

方生说:“快了,等到她花自己的钱的时候就知道了。”然后又对我说:“我妈是从苦日子里走过来的,所以饭桌上从不让我们浪费东西。”

我下意识地看了看自己碗里还剩有一小半的米饭,赶紧吃起来。若是平时在家里,我可能因为不想吃,早就倒进垃圾袋了。

饭后,我打开采访本,想就方生捐资十万元修建刘圩小学教室的事情做个访谈笔录,但是想了一想,我又把笔记本合上了,其实所有的问题在我的心中都已经有了答案。临别时,方生的母亲送给我一尊小佛像,原来她是个虔诚的佛教徒。

方生送我到社区外乘公交车,在月台上,我对他说:“你的生活和我想像中的不一样,和媒体介绍的也不一样,真实得像个普通人。”

方生说:“我以前的生活不是这样的,的确像他们说的那样,太过放纵和挥霍无度,以致于后来发生我被人绑架的事情。那一段时间,我命悬一线,生死不知……那件事过后,我才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给自己寻找一个恰当的定位。我很感谢我的母亲和妻子,是她们帮助我认识到我的福气其实是很微薄的,如果不好好爱惜和培植,把这微薄的福气享尽了,只怕就要受苦了。”

是啊,他说的虽然只是他个人的感受,但在生活之中,这种惜福和培福的心也是我们大家都应当有的。

其实我们都是平凡之人,不一定要经历过大风大浪才知道珍惜自己的福气。在日常生活、行住坐卧中,我们就要保有一颗惜福和培福的心,不管福气是怎样的微不足道。惜福并不会减少我们的福气,相反,我们可以从惜福和培福中,得到更多的福气——有自己的也有别人的,这样我们才会在少欲无求宁静淡泊中,发现健康和长寿的秘密。(觉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