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一向念佛了,就不必讲信心了
一个人肚子饿了,他相信吃饭能饱,然后吃了,自然肚子饱了。还有一个人,他也无所谓信与不信,他已经吃了,你说他能不能饱啊?
我们已经在念佛了,就不再讲信和不信的问题。所以,祖师讲:讲信心,是引导众生念佛的;已经一向念佛了,就不必讲信心了。
以前,我的父亲不敢坐飞机,他觉得很危险(坐车在地上跑,好像比较安全,好像还有个着落;在天上万一掉下来,那可是粉身碎骨啊),人家跟他解释,他也没有这个信心。但是,如果已经坐上了飞机,我还有必要跟他讲“老爸,你要相信哦,坐飞机没问题”吗?他已经坐上了,不要多讲话了。已经在坐飞机了,就不要讲信与不信的问题。他一开始担心,才要讲解。
我们念佛也是如此,对于还没有确立信仰、不能念佛的人才讲信与不信;已经一向专称了,信在其中。所以,信愿行要这样来统摄:有信,当然就有愿了,信而不愿,不叫信;愿也就是信了,愿往生的人不可能不相信。所以,以行来统摄信、愿。
其实,“难信”也并不难信,是就我们众生这边的邪见、执著而讲“难信”。比如我说“这是茶杯”,大家都相信,对不对?在家人、出家人都相信,这有什么难的?那你自己不相信,“师父,这怎么是茶杯?”我就没法给你转这个弯了,实在没办法了。
阿弥陀佛说“念佛就往生”,相信就相信,这有什么难的呢?阿弥陀佛是真语者、实语者,祂发的誓愿怎么会虚假呢?“称我名号,必然往生”,你当下相信就相信了,你自己在那里拐一个弯,“怎么这样就能往生?”那就没办法了,所以就众生的执著而讲“难信”。
最不讲假话的就是佛了,佛讲的话,你干吗不能相信?很容易相信啊!这是佛讲的,没有什么好怀疑的。佛讲“称我名号,下至十声,你不往生,我不成佛”,抱定这一句,就很容易相信了。
所以,心态、心念,它不是理论上能够解决的事情。不过,我们经常听闻,就会把内心的疑惑慢慢破除掉,也容易跟佛的大悲誓愿相应。
净土法门有舍和取,舍难而取易,舍掉难信,而取易行。(净宗法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