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神交已久
信者方能相知相惜,相感相通。
而且信者得往生,往生即成佛。
生命是永恒的,则相知相感也是永恒的。
虽然未曾晤面,却神交已久。从你给某某居士的信中,及某某居士的口中,知你是个开朗豁达,热情洋溢,才华出众的真诚佛门弟子。尤其净土的桥梁,使我们异地同心,同信同愿,同归一佛救度,同入一土证果。真是“同一念佛无别道,远通四海皆兄弟”。
弥陀之力,使我们有得度之因,有相识之缘,弥陀恩德,难思难报。须弥之高,尚有其顶,沧溟之深,犹有其底,只有弥陀救度之恩,其高无上,其深无底。可谓高大深广,不可思议。虽言粉身碎骨,叵报微尘之末。古人每诵及“具足五劫,思惟摄取,庄严佛国,清净之行”之文,往往悲心难抑,热泪盈眶。这种信仰的感受,千古同辙,异地皆然。
慧净业深障重,儜弱怯劣之人,忝蒙信中,种种褒誉,可谓羞愧莫名,无地自容,论净庸庸碌碌,毫无真才实学,既没有福慧著书立说,也没有志干弘法布教。虽有些微笔墨因缘,无非也是拾古人牙慧;而每日悠忽懈怠度日,连自己也觉得可耻可伤!
你以前曾惠赐桌巾,不久又送贵重的长白山野参,近又馈赠景德镇的名贵茶壶,屡蒙珍赐,对净深厚关怀之情,净铭感五内,永志不忘。但今后请不须如此,因为净喜爱简单素朴,尤其佛陀严命三衣一钵,衣食之外,皆多余之物。故身既出家,则但能不饥不寒,便应知止知足。所以今后可不用给慧净任何物品,虽然外物可表达内心,东西也有纪念价值,但净最可贵的真实纪念是彼此的信仰。同信方能相知相惜,相感相通。而且信者得往生,往生即成佛。生命是永恒的,则相知相感也是永恒的。
人生最根本的恐惧是“死”,这恐惧若没有消除,则一生无论如何成就拥有,都不满足。十方虽都有佛,但这恐惧只有弥陀能安之。经言:“一切恐惧,为作大安。”又说:“拔诸生死,勤苦之本。”异译之《大经》亦言:“拔人勤苦,生死根本,悉令如佛。”根本的烦恼,心底的恐惧,接触到弥陀五劫思维的悲愿,“若不生者,不取正觉”的誓言,所有苦恼、恐惧,当下转为喜悦与安慰,悲喜之泪不禁夺眶而出。旷劫以来的无边罪业,立刻消除;永无穷尽的生死轮回,当下休止。
爱欲荣华,不可常保,皆当别离,无可乐者。
此亦客也,不可以久,图久远者,莫如西归。
悲哉!昙鸾大师云:“三界是生死凡夫流转之暗宅。”又说:“三界是有漏邪道所生,长寝大梦,莫知悕出。”又说:“胎卵湿生,缘之高揖;业系长维,从此永断。”岂不快哉!
人生最高的价值,就是信受弥陀的救度;最大的喜悦是被弥陀的光明拥抱。在这短暂的客舍,能逢此法,已是不虚此行。虽然身心愚劣,日夜有弥陀相随;虽然尚在娑婆,已入极乐圣众。岂不快哉!
让我们吟味同乘愿船,共渡西方之乐吧!
一九九七年六月二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