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佛教礼仪 289.问:进入寺院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答:寺院是三宝所住的清净之所,入寺应当心存恭敬,言语谨慎,举止庄重。出入寺门应当靠边行走,不宜踩踏门槛。在殿堂内,应结弥陀印:右掌叠于左掌之上,掌心向上,拇指相抵,余四指相叠。手臂平放,双目平视,敛目收心。
若是出家众,行住坐卧都有严格规定,所谓“三千威仪,八万细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涉及到了。
290.问:在家居士最常用的是什么礼仪?
答:居士之间在道场或家中见面,可双手合十,口称“阿弥陀佛”或“南无阿弥陀佛”。
291.问:合十就是合掌吗?
答:是的。标准的合掌是:两掌相合,十指并拢,掌心微空,掌尖向上,手腕与心口平。
292.问:在佛前合十也是这样吗?
答:佛前合十,两脚跟相距二寸,脚尖相距八寸,收摄心意,瞑目恭敬。
293.问:见到出家师父也是合掌念佛吗?
答:是的,除此之外,还要问讯。
294.问:怎样问讯?
答:合掌,鞠躬接近九十度,而后回复直立合掌。
还有一种“结印问讯”:合掌,鞠躬时双手放置腹前结弥陀印;回复直立时,两手拇指、食指相抵,结毗卢印,举至眉心,而后合掌。
问讯比合掌更为恭敬,常用于课堂或大众共集、不宜顶礼的场合。
合掌问讯时要双手。如果手中持物,以鞠躬示礼即可,不可只用一只手作揖。
295.问:什么是顶礼?
答:顶礼是最恭敬的礼仪,即“头面接足礼”,以自己的头面接触佛的双足(象征佛的福德和智慧),俗称“五体投地”。五体即两肘、两膝、前额。
296.问:怎样顶礼?
答:顶礼前先直立合掌;躬身向前俯地时,左手不动,右手掌心向下于正前方撑地,双膝跪地;左手掌心向下按放左前方,右手移至右前方,两手与肩同宽;翻足掌,臀部下坐,两手前伸,身体俯低,前额于两臂间触地;两手掌心向下握拳,翻掌(意为以双手托承佛足),稍停片刻;起身时,两手掌心向上握拳,翻掌;两手缩回,额头离地,身体撑起,右掌撑地而起,左掌立胸前,两膝离地,双腿缓缓伸直,右掌与左掌相合,身体顺势直立。
顶礼完毕,结印问讯。
297.问:一般在什么场合下顶礼?
答:三归仪式的时候要顶礼三宝;进入寺院,先到大殿向诸佛菩萨顶礼消假,再到住持师父处顶礼消假;离寺前须先向佛菩萨顶礼告假,再向住持师父顶礼告假。顶礼时可以说:“弟子某某顶礼师父三拜。”法师如果说“一拜”,则一拜,如果说“问讯”,则问讯,不可违逆师教执意三拜。如果师父谦逊不受顶礼时,合掌问讯即可。
在法师礼佛、坐禅、诵经、饮食、睡眠、经行、如厕、刷牙时不宜礼拜。
顶礼法师要在佛殿时才行礼,不要在大路旁、火车站等不宜之处。
298.问:想询问师父法号,应该怎么说?
答:“请问师父德号上下?”为表敬意,不可直呼师父的法号,可称“师父”或“法师”,年长的比丘则尊称为“长老”或“上人”。
299.问:怎样上香?
答:香的种类有立香、卧香、环香、香枝等,一般用立香。居家可每日早晚于佛前上三炷香,房间狭小可只上一炷。
先将香点燃(火柴余火可以摇熄,香上明火用手扇灭);左手掌心向内,四指并拢,中指和食指夹住香杆,右手也用中指和食指夹住香杆,与左手四指相叠,两大拇指顶住香尾,安置胸前,香头平对佛像;举香齐眉,片刻后回到胸前;如果上一炷香,双手将香插入香炉中央即可;如果上三炷香,先用右手插中间一支,默念“供养佛”,次用左手插左边,默念“供养法”,再用右手插右边,默念“供养僧”;插完香,合掌,顶礼三拜,问讯。
300.问:道场里经常有人排队行走、口念佛号,那是怎么回事?
答:那是绕佛,以表达恭敬仰慕之意。念佛时也可采取这种方法,称为“行道”“经行”,可以防止昏沉。大众共修绕佛时,须注意前后左右的距离,保持队列整齐。绕佛只能右绕,即按东南西北的顺序。眼睛要平视正前方,不可东张西望。
301.问:灌顶是怎么回事?
答:“灌”即大悲护念,“顶”即佛果最上。诸佛以大悲水灌顶,能使功德圆满。古印度国王即位时,以四大海之水灌于顶而表祝意。密教效此法,于弟子加行成就时,设坛而行灌顶仪式,以示法脉传承。
302.问:密咒是怎么回事?
答:密咒就是真言陀罗尼。根据密宗的说法,密咒是佛内证的智慧的语言,是能够显示诸法实相的真实语言,所以叫作“真言”。“陀罗尼”的意义是“总持”,密咒的一字一声,总含着无量教法义理,持有着无量威力和智慧,凭仗念诵密咒的威力,可以获得显著的成就。密宗着重在修习仪轨,按照一定的仪轨,结坛、设供、身结手印、口诵真言、意作观想等等,以求将自己的身口意三业转成佛的身口意三密(佛的身口意作用微妙不可思议,所以称为三密),这样便可迅速得到智慧、神通。修习密法还有息灾、增福、降伏等作用。但“南无阿弥陀佛”自古即有“咒中之王”之称,一切咒语的功德,六字名号中全部具足。
303.问:“唵嘛呢叭咪吽”是什么咒?
答:“唵嘛呢叭咪吽”是阿弥陀佛为观世音菩萨所说的六字真言,读音是:m ma net beh meh hng。“唵”字即总持一切净业加持真言,具足佛的身口意三业,光明、慈悲、戒定慧等,一切具足;“嘛呢”即摩尼宝珠、如意宝珠,比喻佛法坚利之德,无所不包,无所不具,凡有所求,无所不应;“叭咪”,梵语莲花,以喻智慧,清净妙洁,一尘不染,如如圆满,一切成就(“嘛呢叭咪”,又可释为“金刚般若”);“吽”,诸愿成就之真言,可解释为“波罗蜜”。
因此,这六个字可直译为“祈宝珠莲上”或“金刚般若波罗蜜”。
“唵嘛呢叭咪吽”六字分别有减除六道众生痛苦、堵塞六道之门的功能,净心持诵者可得生死解脱。西藏人多书此六字,藏于经筒中,人人持之回转,或用风车、水车旋转,祈愿未来得脱生死轮回,往生极乐世界。
304.问:在寺院里可以买到佛像、经书吗?
答:索要、购买佛像、经书等法宝,宜说“请”。一般寺院都为信众准备了各种法宝,一部分可免费赠送。佛像、佛经应恭敬捧于胸前,或珍重包装,不可放在腿上,或单手提携、垂向膝下、夹在腋下。持经时,双手食指与大拇指同置书面,其他手指置书下。
305.问:卡片式小佛像是不是起到护身符的作用?
答:可以这样认为,这是为初学者施设的方便。这种小佛像虽然得来容易,但也要作恭敬、难遇想,宜放在上衣口袋,不可放进裤子口袋。换洗衣服时,宜将其恭敬放置洁净处。
306.问:护身符真的有作用吗?
答:有作用。上面所印的“南无阿弥陀佛”,同样含摄阿弥陀佛的无量功德,佛号所在之处,即有佛光,即可护佑。
当然,阿弥陀佛愿力所成就的六字名号,不会只停留在护身符上,而会来到行者的心中和口中,那时,他无疑得到了最好的护身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