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平生业成

九、平生业成

论净土法门以往生净土为目标,业报之身未舍之前,总在秽土,必待临终佛来迎接,才入净土莲花化生。然而往生净土之业事,非必皆要待至临终才能达成,而是在平生之时即可达成的,此即称为“平生业成” 。 “平生”相对于临终, “业”指往生净土之净业, “成”是成就。平生之时,往生净土之业事已经成就,临终则必定往生,没有任何不确定性。如泥坯已烧制成砖,虽在窑未出,砖已成就,遇水不化,只待出窑而已。

愿生净土之人,修五念门行,虽身在秽土,命尚未终,往生之事已然成办,只待临终佛迎而已。

《往生论》说:

菩萨摩诃萨随顺五种法门,所作随意,自在成就。如向所说身业、口业、意业、智业、方便智业,随顺法门故。

《往生论注》明:

此五种功德力,能生清净佛土,出没自在也。

此五种业和合,则是随顺往生净土法门自在业成就。

“成就”谓无有变坏、不可改转。 “自在”明无障碍。 “出没”谓没于秽土,出于净土;

又生净土已,任化十方。 “自在业成就”明修五门行,自在往生,无有障碍;

此指平生而言,若必待临终,则非自在,是未成就。

《往生论注》上卷末“八番问答”处,引用《观经》下下品之十念 (十声称名) 往生,说明“在心、在缘、在决定” 。又说:

此中云“念”者,不取此时节也。

经言“十念”者,明业事成办耳,不必须知头数也。

十念业成者,是亦通神者言之耳。

《往生论》虽说五念门行, 《观经》唯举称名一行,故知五念门行尽收入称名一行。

又就称名之十念,释“念”非取时节, “十”不关头数,则唯是名号之法体本身令行者往生,与行者称名久近多少、功夫深浅无关;

故知所谓“十念业成”者,成在名号本身,亦即所谓佛力成就。以此而言“十念业成者,是亦通神者言之耳” ,其意谓:称名往生是名号本身之作用,名号如何成就众生之往生,此是阿弥陀如来本身之境界,非凡夫所能测度,故只须顺彼佛愿,积念相续而已。

往生之业成在名号,此即“在缘” ;

行者闻名号之德,一心领纳,此即“在心” ,故也可说往生之业成在信心;

一心领纳,无间无后,积念相续,执持不怠,此即“在决定” ,故也可说往生之业成在称名。

业成在名号者,成在十劫之前,又成在弥陀大愿大行;

业成在信心者,成在当下一念,又成在众生之身,此是弥陀施与众生;

业成在称名者,念念称名皆是业成,此业成不坏之相。

《观经》举下下品临终之机之十念业成,以明平生之机之平生业成,在心、在缘、在决定故,不在时节久近、头数多少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