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念门之中心
就五念门,或说上根者修止观为中心,下根者以称名为中心,但终归还是以称名为中心。这就如同《观经》以观佛三昧为宗,亦以念佛三昧为宗,但终究是归于念佛三昧。试明如下。
五念门之最后回向门是将余门所修之德回向众生故,别无自体,摄于前四门;
又最初礼拜门为表达信仰之意识,如《论》言“为生彼国意故” ,故非正修。故虽五门,言其正行之体唯是赞叹、作愿、观察三门,故《论》长行释此三门一一说“如实修行” 。
就赞叹、作愿、观察三门,赞叹门是称名,作愿门是一心愿生净土,观察门是观察佛、菩萨、国土三种庄严功德。
以称名为“如实修行” ,此一如实修行义含两种:如实修行奢摩他 (止) , 如实修行毗婆舍那 (观) 。欲如实修行奢摩他,须作愿往生彼国,即是作愿门;
欲如实修行毗婆舍那,须智慧观察彼国三种庄严功德,即是观察门。故知赞叹门为总,作愿、观察为从总门中别开之子门。
若不愿生,不成如实赞叹,如实赞叹必愿生故,开作愿门;
若缺观察,不知所赞真实功德相故,无由愿生,故开观察门。
名号本身能止一切恶故,是体具之止;
名号本身具含国土、佛、菩萨三严功德,是体具之观。名号体具止观故,以称名为本,作愿、观察为称名之体具——自体法尔具备之德。称名本来为愿生故,念念称名即具作愿行;
愿生必欣净土之庄严故,念念即具观察行。
由观察而愿生,由愿生而称名,故以称名为所归;
由称名而满其所愿,得生向所观察之庄严净土,故以称名为全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