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长行略解

八、长行略解

长行以五念门解释偈颂所含之义理,修五念门行,得往生净土五功德果,并进而得菩提一果。

《论注》分长行为十章。如图:

第一章愿偈大意。文云:

此愿偈明何义?示现观彼安乐世界,见阿弥陀佛,愿生彼国故。

先总的说明二十四行偈颂之大意,在于“观见愿生” 。 “观彼安乐世界”是依偈颂“观彼世界相” , “见阿弥陀佛”是依偈颂“观佛本愿力” “愿见弥陀佛” , “愿生”含自己愿生及共众生愿生。

由观见彼世界清净、彼佛本愿力不可思议,而愿自他往生。

第二章起观生信。观为发起、开端,故说“起观” ,信心从观而生,故说“生信” 。起观是为了生信,起观就能够生信,所以说“起观生信” 。 《论》言:

云何观?云何生信心?若善男子、善女人,修五念门行成就,毕竟得生安乐国土,见彼阿弥陀佛。何等五念门?一者礼拜门;二者赞叹门;三者作愿门;四者观察门;五者回向门。

此章承接上章而来。既然说观见愿生,那么怎样观?又怎样通过观而生起愿生必生的信心?

然而回答的时候,却举出五念门,这是因为由观察一门必然生起余四门故。

第三章观行体相。此是承接前章“云何观”而来。五念门行中,别说观察门一行,称“观行” ;

然而对于能观的方法丝毫不说,只是专门详说所观之境,也就是所观之“体”与“相” 。体者,器与众生二体;

相者,二十九种庄严相。此体相不过开合不同。若依“体相用”而论者,体者如来功德,相者如来一实功德显说为二十九种庄严相,用者如来自利利他。如《往生论》说:

示现如来自身利益大功德力成就、利益他功德成就。

示现如来自利利他功德庄严次第成就。

第四章净入愿心。如上所观二十九种功德庄严,随顺法性,通体清净,总摄入法藏菩萨之“愿心庄严” ,因净故果净,显明如来愿力为根本。此章为上章之总结提示,共同解说观察门。

第五章善巧摄化。从此至第八章共四章解说回向门。五念门中,礼拜、赞叹、作愿三门皆只在第二章“出五念门”时简略解释,而观察、回向二门特别予以详细解说。这是因为观察门重在信解,依之而起余各门之行故;

回向门为建立净土大乘法门菩提心之基础故,皆有赋予理论之必要,详加解说。礼拜、赞叹、作愿三门侧重在行,本身即简明故。

菩萨修行,心游空慧而起大悲,广行六波罗蜜,以己功德回施一切众生共向佛道;

然而这是难行道,于凡夫众生非为巧便。

今只需修五念门行,作愿摄取一切众生共同生彼安乐佛国,以佛力故,称为巧方便。以回向利他故,改前“善男子、善女人”称为“菩萨” 。文云:

何者菩萨巧方便回向?菩萨巧方便回向者,谓说礼拜等五种修行,所集一切功德善根,不求自身住持之乐,欲拔一切众生苦故,作愿摄取一切众生共同生彼安乐佛国:是名菩萨巧方便回向成就。

《论注》释: “彼佛国即是毕竟成佛道路,无上方便也。 ”愿往生者皆得往生,往生者皆速成佛故,善巧摄化无过于自己愿生、劝他愿生。

第六章离菩提障。既依佛力巧方便回向成就,自然远离三种菩提门相违法。

第七章顺菩提门。既然远离三种菩提门相违法,自然得三种顺菩提门法满足。

第八章名义摄对。将前二章所说种种心加以总结提炼为“智慧心、方便心、无障心、胜真心” ,使更加简明。

第九章愿事成就。说明四种心、五念门行能生清净佛国土,所愿之事达成。

第十章利行满足。说明修五念门行,往生净土得五功德果,进而得菩提之一果,自利利他之行德满足。

长行十章之结构,第一章是总纲,说明愿偈之大意在于“观见愿生” 。 “示现”为教示、显现,贯下三句,即示现观彼安乐世界、示现见阿弥陀佛、示现愿生彼国。那么是如何示现的呢?由第二章问起并简略回答,第三章以下予以详释。故第二章为成上起下。第三章至第十章为第一章之详细展开。第三、四章是呼应第二“起观生信章”之“云何观” ,明“起观” 。其中第三章为第一章“示现观彼安乐世界”一句之展开,第四章为第一章“见阿弥陀佛”一句之展开。第五至第十章是呼应“云何生信心” ,明“生信” ,也是对第一章“愿生彼国”一句之展开;

其中第五至第九章为因,第十章为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