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大门

第七大门中,有两番料简:

第一门中,此彼取相,料简缚脱;

第二,次明此彼修道用功轻重,而获报真伪,故劝向彼。

第一,此彼取相,料简缚脱者:若取西方净相,疾得解脱,纯受极乐,智眼开朗;若取此方秽相,唯有妄乐、痴盲、厄缚、忧怖。

问曰:依大乘诸经,皆云无相乃是出离要道;执相拘碍,不免尘累。今劝众生舍秽欣净,是义云何?

答曰:此义不类。何者?凡相有二种:一者于五尘欲境,妄爱贪染,随境执著,此等是相,名之为缚;二者爱佛功德,愿生净土,虽言是相,名为解脱。何以得知?

如《十地经》(卷五意)云“初地菩萨,尚自别观二谛,励心作意,先依相求,终则无相,以渐增进,体大菩提。尽七地终心,相心始息。入其八地,绝于相求,方名无功用也”。

是故《论》(《十地经论》卷一○意 )云:“七地以还,恶贪为障,善贪为治;八地以上,善贪为障,无贪为治。”况今愿生净土,现是外凡,所修善根,皆从爱佛功德生,岂是缚也?

故《涅槃经》(北本一三、南本一二意)云:“一切众生有二种爱:一者善爱,二者不善爱。不善爱者,唯愚求之;善法爱者,诸菩萨求。”

是故《净土论》(《论注》卷下意)云:“观佛国土清净味,摄受众生大乘味,类事起行愿取佛土味,毕竟住持不虚作味,有如是等无量佛道味。”故虽是取相,非当执缚也。

又,彼净土所言相者,即是无漏相,实相相也。

第二段中,明此彼修道用功轻重,而获报真伪者:若欲发心归西者,单用少时礼、观、念等,随寿长短,临命终时,光台迎接,迅至彼方,位阶不退。是故 《大经》(卷上意)云:“十方人天,来生我国,若不毕至灭度,更有退转者,不取正觉。”此方多时具修施、戒、忍、进、定、慧,未满一万劫以来,恒未免火 宅,颠倒坠堕,故名用功至重,获报伪也。

《大经》(卷下意)复云:“生我国者,横截五恶趣。”今此约对弥陀净刹,娑婆五道齐名恶趣:地狱、饿鬼、畜生,纯恶所归,名为恶趣;娑婆人天,杂业 所向,亦名恶趣。若依此方修治断除,先断见惑,离三涂因,灭三涂果;后断修惑,离人天因,绝人天果。此皆渐次断除,不名“横截”。若得往生弥陀净国,娑婆 五道一时顿舍,故名“横截”。“横截五恶趣”者,截其果也。“恶趣自然闭”者,闭其因也,此明所离。“升道无穷极”者,彰其所得。若能作意回愿向西,上尽 一形,下至十念,无不皆往。一到彼国,即入正定聚,与此修道一万劫齐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