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大门

第六大门中,有三番料简:

第一,十方净土共来比较;

第二,义推;

第三,辨经住灭。

第一,十方净土共来比较者,有其三番:

一、如《随愿往生经》(《灌顶经》卷一一意)云“十方佛国皆悉严净,随愿并得往生。虽然,悉不如西方无量寿国。何意如此?但阿弥陀佛与观音、大势至,先发心时,从此界去,于此众生偏是有缘。是故释迦处处叹归”。

二、据《大经》(卷上意)“法藏菩萨因中,于世饶王佛所,具发弘愿,取诸净土。时佛为说二百一十亿诸佛刹土,天人善恶、国土精粗,悉现与之。于时法藏菩萨愿取西方成佛,今现在彼”:是二证也。

三、依此《观经》中,韦提夫人复请净土,如来光台为现十方一切净土。韦提夫人白佛言“此诸佛土,虽复清净,皆有光明;我今乐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所”(取意):是其三证。

故知诸净土中,安乐世界最胜也。

第二,义推者:

问曰:何故要须面向西坐、礼、念、观者?

答曰:以阎浮提云,日出处名生,没处名死。藉于死地,神明趣入,其相助便。是故法藏菩萨愿成佛在西,悲接众生。由坐、观、礼、念等面向佛者,是随世 礼仪。若是圣人,得飞报自在,不辨方所。但凡夫之人,身心相随,若向余方,西往必难。是故《智度论》(卷九意)云:“有一比丘,康存之日,诵《阿弥陀经》 及念般若波罗蜜。临命终时,告弟子言:‘阿弥陀佛与诸圣众,今在我前。’合掌归依,须臾舍命。于是弟子依火葬法,以火焚尸。一切烧尽,唯有舌根一种,与本 不异。遂即收取,起塔供养。”龙树菩萨释(《智度论》卷九意)云:“诵《阿弥陀经》故,是以垂终佛自来迎;念般若波罗蜜故,所以舌根不尽。”以斯文证,故 知一切行业但能回向,无不往也。

故《须弥四域经》云:“天地初开之时,未有日月星辰;纵有天人来下,但用项光照用。尔时人民,多生苦恼。于是阿弥陀佛遣二菩萨,一名宝应声,二名宝 吉祥,即伏羲、女娲是。此二菩萨,共相筹议,向第七梵天上,取其七宝,来至此界,造日月星辰二十八宿,以照天下,定其四时,春秋冬夏。时二菩萨,共相谓 言:‘所以日月星辰二十八宿西行者,一切诸天人民,尽共稽首阿弥陀佛。是以日月星辰,皆悉倾心向彼,故西流也。’”

第三,辨经住灭者:谓“释迦牟尼佛一代,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众生灭尽,诸经悉灭。如来悲哀痛烧众生,特留此经,止住百年”。(《大经》卷下意)以斯文证,故知彼国虽是净土,然体通上下。知相无相,当生上位;凡夫火宅,一向乘相往生也。

301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