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散二善回向咋就难往生呢
说实话,一开始对定善、散善回向难往生这事,也是弄不明白的。「明明经上写着修诸功德回向可以往生,怎么师父说往生不定呢?」现在知道是佛为了接引圣道门根机,从要门把他们引入弘愿。因为要门接近圣道门理念,所以易信易入。也难怪很多师兄喜欢学要门,「佛说了这样可以往生啊!可能我就是那千中的一个、万中的三四呢?」
那为什么要门就很难往生呢?
今天看到上人的一段开示,疑问彻底释然了。也许大家都知道这个答案,那我也喜欢写出来,因为释然之后很法喜啊,我这个笨人一旦知道一点儿,就高兴得不得了。
《观经》九品段之初言:
愿生彼国者,发三种心,即便往生。
何者为三?
一者至诚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发愿心;
具三心者,必生彼国。
此三心是净土真髓、行者心肝;是《观经》眼目、出离要道,故善导大师在此句之前特置「经云」二字,举出佛言,以显其重要而劝人信顺。
大师标言「辩定三心以为正因」。十三种定观也须此三心,若三心不具,不能往生。由此可知,不论定善,不论散善,十方所有之众生,往生在此三心;有此三心,即得往生。无此三心,不得往生。故此三心不只是《观经》,可说是净土门的核心,故法然上人说「三心者,是行者至要也」。
那就是说,我们念佛人想往生极乐世界,是必须具备此三心的,无论根据哪一愿来修,都要有此三心的。读诵大乘也好,发菩提心也好,修诸功德等,通通要有此三心。
那为啥要门就往生不定,弘愿就万修万人去呢?
慧净上人言:
就其文意,三心有「要门三心」与「弘愿三心」之义。
要门之定善三心及散善三心,是「回斯二行求愿往生」的「自力三心」。
弘愿三心是「乘阿弥陀佛大愿业力」的「他力三心」。
「自力三心」是行者自己发起三心之故,机有千差,故各个所发之三心程度亦有万别,而且自力之三心不是虚假谄伪无真实心、秽恶污染无清净心的罪恶生死凡夫所能发起,故是难行道。
「他力三心」是不论定善,不论散善,不论智愚善恶、有漏无漏,皆悉信顺弥陀救度,故三心皆统摄于「深心」。大师说:「深心即是深信之心也。」归纳既是「机法两种深信」。「机」指自己,「法」指弥陀。信机无真实心,所以罪恶生死,无有出离之缘;信法有绝对真实心,但乘弥陀真实愿力(「乃至十念」之称名念佛,即可乘佛愿力),定得往生。此信凡圣平等,万人一味;救度皆由弥陀之力,皆因一味之信,故是易行道。
所以,有师兄靠自力修行,那就看看自己能否发起那种真实的「三心」?
有人可以舍钱舍物,可是却很难像佛菩萨一样舍自己的身体。能像佛菩萨一样布施头目手足,那才叫真实心。
如果自知没有那样的真实心,那就信佛吧,相信靠弥陀的愿力决定能够往生。
这样,我们就省事多了,不必再发「自力三心」了(当然我们也发不起来),因为六字名号里通通具足了。
有的师兄总是在念佛往生之外再发很多心,岂不知这样一是不相信佛力,和佛难以感应道交,离佛越来越远,二是自不量力,不知道虚伪不实的凡夫所发之心都是虚假的、杂毒的,根本不是真实的。省力的不要,非要费力的;简单易行之法,龙树菩萨比喻成坐船呢,他在船上也非得步行,不能安心。
只要念佛、愿生,往生就没有问题。若在念佛之外总想加一点儿自己的想法,就不是彻底放下、通身靠倒,这样就很难体会安心的法喜。
老实念佛,越简单的人越容易做到啊。
南无阿弥陀佛!